这是描述信息
全部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教科研处工作总结

教科研处工作总结

  • 分类:计划总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19 09:2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本学期,教科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实施规范管理为主线,以强化常规为重点,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以全面落实校工作要点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科研工作的中心,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完成了开学初的工作计划。现就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规范教科研管理,扎实有序开展科研工作。 教科研处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构建一支有发展后劲的教科研队伍,牢固树立教育教学科研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意识,坚持科研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使学校的工作在科研的助力下能够“高屋建瓴”,帮助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中能够抓住问题本质,沉着应对,“事半功倍”。 (一)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完善科研队伍管理制度与网络。 1.继续健全组织。 完善“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四级网络管理体系,确保了各项活动扎实有序地进行。 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在已制定锦州三中教科研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年级组、教研组积分考核细则,保障学校教科研工作正常顺利开展;针对新教师培养需要,继续完善并制定一些新教师培养方案和青蓝工程制度;帮助教师修改提升论文写作水平,形成有效的论文推荐办法,建立了论文评选机制。 (二)发挥科研优势,促学校内涵发展 1.明确选题方向,积极稳妥立项申报 坚持科研课题来自教育教学一线,为教学一线服务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办学特色创建、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确立选题方向,完成了《基于“教学主张提炼”的师训有效性研究》、《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和《基于学校文化浸润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市级规划课题立项申报和省级学会课题《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申报。 2.加强过程管理,扎实推进已批课题 本学期,科研处继续跟进三位青年科研骨干的课题研究,严抓科研骨干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进行了中期调研报告和总结,进一步落实《锦州三中科研工作常规》,加强学校立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及时对材料归档和上报。 针对4个成功立项的市级学会课题,召开课题开题会,邀请学会有关专家进校园进行指导,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职责,积极按照课题的实施方案,结合教育教学开展实践,并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基于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教学设计比赛,以赛促研,以研促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做好结题推广工作,科研有果可结。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5个市级课题和4个省级课题的所有课题组成员积极有序的对研究过程材料进行总结整理,进行了相关课题的结题申报,可喜的是省级课题通过率为百分之百,市级课题结题率也达到百分之八十,这无疑是对我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鼓励和肯定。 一如既往地组织全校教师用心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比赛,并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本学期进行了第二届校级论文评选活动,在校级论文评选的基础上做好了省级论文的推荐。 二、依托校本研修,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和辅导,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教师理论修养。本学期通过理论材料发放和自主学习继续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 2.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理念,加强校内外及网络交流。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省内外各项培训学习,开拓教师视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继续教育为平台,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通过网络与省内外相关专家交流研谈。 3.开展基于问题的专业阅读 教师们围绕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研究课题,读“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和“教育随笔类”等方面的理论书籍,把读书、研究、写作紧密结合,走“读研写”一体的发展路径。透过业务培训学习,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使教师之间融洽协作,行成一股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专业阅读中,教师们制定好读书计划,撰写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快乐;并利用云平台、学校网站开展网上阅读,跟帖讨论,互动共享活动。 (二)加强校本教研指导,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1.深入学科组校本教研,同教师共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以及教学方式方法。通过与教师共同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以我校“守正”课程体系开发与推广为契机,依托“课堂实践”“课题提升”“课程开发”的“三课合一”模式,进一步梳理师资培养的总体思路和培养路径,形成了“分层分类分项”推进策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分层”——名师队伍建设。探索名师示范引领的教师成长途径,由名师担任教师创新团队负责人,成员包括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等。名师工作室工程按照建设方案逐个落实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发展任务,抓牢过程管理,分层推进,针对不同年龄教师开展有区别的活动。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继续进行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反复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中间层教师,引导其围绕学科和课程开发建立小课题,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骨干教师着重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挥我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的辐射作用,形成特色。 “分类”——四大工程建设。坚持“四大工程”,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专业发展工程:定位专业化发展方向和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各级培训、高校研修、校本研修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团队工程:完善名师工作室,创建课程传承开发平台,“问题导学式”教学团队。青蓝工程:落实“师徒结对子”制度,组织了青蓝工程的拜师仪式。新苗工程:培训新入职的教师,新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了汇报课,针对汇报课情况进行了反思交流总结会,新教师成长初见成效。 3.重视教育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本学期,青蓝工程中的每位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完成了5篇教学反思。 4.加强对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和三年发展目标,鼓励教师从自身特点出发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发展规划。建立“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的立体培训机制,通过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教育反思、读书体会、开展教学基本技能比赛、 “青蓝工程”等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新青教师研讨及推门听课活动,使新教师和更多的青年教师成长。 5、开展新教师、青年教师问题设计展评活动。师徒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备课,优化问题设计,帮助新教师和青年教师高质量备课,使教师迅速成长。 三、增强大局观,做好配合,抓好常规 1.在线学习等继续教育勤督促 教科研处首先研读文件,结合我校情况,认真撰写了学习通知,并将登录名和密码放在公共邮箱,学习第一阶段,由教师自行完成,一个月后,科研室采取倒查的方式,筛查未学习考试的教师再进行重点跟踪督促,到目前为止我校在线学习等继续教育落实率达百。 2.部门配合讲实效 教科研处与教务处、政教处、办公室工作有交叉和配合的地方,在职称评定和教师考核中教科研处公平公正的履行职责,认真根据各位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公平公正公开地依照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打分和职称的评级打分,总之无论什么工作,教科研处都秉承全校一盘棋的原则,尽力尽责的配合好。 3.常规工作稳推进  教科研处完成教师教育处及新教师培训工作,评委推荐等6项工作,完成教育学会工作汇报,会刊征订等14项工作,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好评。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是会有疏漏之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要带领老师们创立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还要加以推广,这方面做的不够。 “一切为教学服务”是教科室的工作宗旨,教科研活动必须无条件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相信我们能在真诚的互动中不断进步,共同开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教科研处工作总结

【概要描述】本学期,教科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实施规范管理为主线,以强化常规为重点,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以全面落实校工作要点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科研工作的中心,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完成了开学初的工作计划。现就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规范教科研管理,扎实有序开展科研工作。

教科研处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构建一支有发展后劲的教科研队伍,牢固树立教育教学科研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意识,坚持科研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使学校的工作在科研的助力下能够“高屋建瓴”,帮助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中能够抓住问题本质,沉着应对,“事半功倍”。

(一)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完善科研队伍管理制度与网络。

1.继续健全组织。

完善“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四级网络管理体系,确保了各项活动扎实有序地进行。

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在已制定锦州三中教科研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年级组、教研组积分考核细则,保障学校教科研工作正常顺利开展;针对新教师培养需要,继续完善并制定一些新教师培养方案和青蓝工程制度;帮助教师修改提升论文写作水平,形成有效的论文推荐办法,建立了论文评选机制。

(二)发挥科研优势,促学校内涵发展

1.明确选题方向,积极稳妥立项申报

坚持科研课题来自教育教学一线,为教学一线服务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办学特色创建、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确立选题方向,完成了《基于“教学主张提炼”的师训有效性研究》、《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和《基于学校文化浸润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市级规划课题立项申报和省级学会课题《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申报。

2.加强过程管理,扎实推进已批课题

本学期,科研处继续跟进三位青年科研骨干的课题研究,严抓科研骨干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进行了中期调研报告和总结,进一步落实《锦州三中科研工作常规》,加强学校立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及时对材料归档和上报。

针对4个成功立项的市级学会课题,召开课题开题会,邀请学会有关专家进校园进行指导,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职责,积极按照课题的实施方案,结合教育教学开展实践,并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基于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教学设计比赛,以赛促研,以研促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做好结题推广工作,科研有果可结。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5个市级课题和4个省级课题的所有课题组成员积极有序的对研究过程材料进行总结整理,进行了相关课题的结题申报,可喜的是省级课题通过率为百分之百,市级课题结题率也达到百分之八十,这无疑是对我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鼓励和肯定。

一如既往地组织全校教师用心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比赛,并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本学期进行了第二届校级论文评选活动,在校级论文评选的基础上做好了省级论文的推荐。

二、依托校本研修,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和辅导,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教师理论修养。本学期通过理论材料发放和自主学习继续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

2.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理念,加强校内外及网络交流。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省内外各项培训学习,开拓教师视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继续教育为平台,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通过网络与省内外相关专家交流研谈。

3.开展基于问题的专业阅读

教师们围绕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研究课题,读“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和“教育随笔类”等方面的理论书籍,把读书、研究、写作紧密结合,走“读研写”一体的发展路径。透过业务培训学习,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使教师之间融洽协作,行成一股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专业阅读中,教师们制定好读书计划,撰写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快乐;并利用云平台、学校网站开展网上阅读,跟帖讨论,互动共享活动。

(二)加强校本教研指导,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1.深入学科组校本教研,同教师共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以及教学方式方法。通过与教师共同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以我校“守正”课程体系开发与推广为契机,依托“课堂实践”“课题提升”“课程开发”的“三课合一”模式,进一步梳理师资培养的总体思路和培养路径,形成了“分层分类分项”推进策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分层”——名师队伍建设。探索名师示范引领的教师成长途径,由名师担任教师创新团队负责人,成员包括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等。名师工作室工程按照建设方案逐个落实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发展任务,抓牢过程管理,分层推进,针对不同年龄教师开展有区别的活动。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继续进行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反复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中间层教师,引导其围绕学科和课程开发建立小课题,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骨干教师着重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挥我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的辐射作用,形成特色。

“分类”——四大工程建设。坚持“四大工程”,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专业发展工程:定位专业化发展方向和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各级培训、高校研修、校本研修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团队工程:完善名师工作室,创建课程传承开发平台,“问题导学式”教学团队。青蓝工程:落实“师徒结对子”制度,组织了青蓝工程的拜师仪式。新苗工程:培训新入职的教师,新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了汇报课,针对汇报课情况进行了反思交流总结会,新教师成长初见成效。

3.重视教育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本学期,青蓝工程中的每位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完成了5篇教学反思。

4.加强对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和三年发展目标,鼓励教师从自身特点出发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发展规划。建立“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的立体培训机制,通过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教育反思、读书体会、开展教学基本技能比赛、 “青蓝工程”等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新青教师研讨及推门听课活动,使新教师和更多的青年教师成长。

5、开展新教师、青年教师问题设计展评活动。师徒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备课,优化问题设计,帮助新教师和青年教师高质量备课,使教师迅速成长。

三、增强大局观,做好配合,抓好常规

1.在线学习等继续教育勤督促

教科研处首先研读文件,结合我校情况,认真撰写了学习通知,并将登录名和密码放在公共邮箱,学习第一阶段,由教师自行完成,一个月后,科研室采取倒查的方式,筛查未学习考试的教师再进行重点跟踪督促,到目前为止我校在线学习等继续教育落实率达百。

2.部门配合讲实效

教科研处与教务处、政教处、办公室工作有交叉和配合的地方,在职称评定和教师考核中教科研处公平公正的履行职责,认真根据各位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公平公正公开地依照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打分和职称的评级打分,总之无论什么工作,教科研处都秉承全校一盘棋的原则,尽力尽责的配合好。

3.常规工作稳推进

 教科研处完成教师教育处及新教师培训工作,评委推荐等6项工作,完成教育学会工作汇报,会刊征订等14项工作,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好评。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是会有疏漏之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要带领老师们创立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还要加以推广,这方面做的不够。

“一切为教学服务”是教科室的工作宗旨,教科研活动必须无条件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相信我们能在真诚的互动中不断进步,共同开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 分类:计划总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19 09:24
  • 访问量:
详情

本学期,教科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实施规范管理为主线,以强化常规为重点,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以全面落实校工作要点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科研工作的中心,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完成了开学初的工作计划。现就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规范教科研管理,扎实有序开展科研工作。

教科研处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构建一支有发展后劲的教科研队伍,牢固树立教育教学科研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意识,坚持科研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使学校的工作在科研的助力下能够“高屋建瓴”,帮助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中能够抓住问题本质,沉着应对,“事半功倍”。

(一)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完善科研队伍管理制度与网络。

1.继续健全组织。

完善“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四级网络管理体系,确保了各项活动扎实有序地进行。

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在已制定锦州三中教科研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年级组、教研组积分考核细则,保障学校教科研工作正常顺利开展;针对新教师培养需要,继续完善并制定一些新教师培养方案和青蓝工程制度;帮助教师修改提升论文写作水平,形成有效的论文推荐办法,建立了论文评选机制。

(二)发挥科研优势,促学校内涵发展

1.明确选题方向,积极稳妥立项申报

坚持科研课题来自教育教学一线,为教学一线服务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办学特色创建、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确立选题方向,完成了《基于“教学主张提炼”的师训有效性研究》、《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和《基于学校文化浸润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市级规划课题立项申报和省级学会课题《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申报。

2.加强过程管理,扎实推进已批课题

本学期,科研处继续跟进三位青年科研骨干的课题研究,严抓科研骨干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进行了中期调研报告和总结,进一步落实《锦州三中科研工作常规》,加强学校立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及时对材料归档和上报。

针对4个成功立项的市级学会课题,召开课题开题会,邀请学会有关专家进校园进行指导,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职责,积极按照课题的实施方案,结合教育教学开展实践,并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基于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教学设计比赛,以赛促研,以研促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做好结题推广工作,科研有果可结。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5个市级课题和4个省级课题的所有课题组成员积极有序的对研究过程材料进行总结整理,进行了相关课题的结题申报,可喜的是省级课题通过率为百分之百,市级课题结题率也达到百分之八十,这无疑是对我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鼓励和肯定。

一如既往地组织全校教师用心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比赛,并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本学期进行了第二届校级论文评选活动,在校级论文评选的基础上做好了省级论文的推荐。

二、依托校本研修,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和辅导,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教师理论修养。本学期通过理论材料发放和自主学习继续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

2.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理念,加强校内外及网络交流。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省内外各项培训学习,开拓教师视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继续教育为平台,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通过网络与省内外相关专家交流研谈。

3.开展基于问题的专业阅读

教师们围绕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研究课题,读“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和“教育随笔类”等方面的理论书籍,把读书、研究、写作紧密结合,走“读研写”一体的发展路径。透过业务培训学习,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使教师之间融洽协作,行成一股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专业阅读中,教师们制定好读书计划,撰写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快乐;并利用云平台、学校网站开展网上阅读,跟帖讨论,互动共享活动。

(二)加强校本教研指导,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1.深入学科组校本教研,同教师共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以及教学方式方法。通过与教师共同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以我校“守正”课程体系开发与推广为契机,依托“课堂实践”“课题提升”“课程开发”的“三课合一”模式,进一步梳理师资培养的总体思路和培养路径,形成了“分层分类分项”推进策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分层”——名师队伍建设。探索名师示范引领的教师成长途径,由名师担任教师创新团队负责人,成员包括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等。名师工作室工程按照建设方案逐个落实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发展任务,抓牢过程管理,分层推进,针对不同年龄教师开展有区别的活动。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继续进行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反复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中间层教师,引导其围绕学科和课程开发建立小课题,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骨干教师着重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挥我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的辐射作用,形成特色。

“分类”——四大工程建设。坚持“四大工程”,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专业发展工程:定位专业化发展方向和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各级培训、高校研修、校本研修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团队工程:完善名师工作室,创建课程传承开发平台,“问题导学式”教学团队。青蓝工程:落实“师徒结对子”制度,组织了青蓝工程的拜师仪式。新苗工程:培训新入职的教师,新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了汇报课,针对汇报课情况进行了反思交流总结会,新教师成长初见成效。

3.重视教育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本学期,青蓝工程中的每位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完成了5篇教学反思。

4.加强对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和三年发展目标,鼓励教师从自身特点出发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发展规划。建立“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的立体培训机制,通过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教育反思、读书体会、开展教学基本技能比赛、 “青蓝工程”等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新青教师研讨及推门听课活动,使新教师和更多的青年教师成长。

5、开展新教师、青年教师问题设计展评活动。师徒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备课,优化问题设计,帮助新教师和青年教师高质量备课,使教师迅速成长。

三、增强大局观,做好配合,抓好常规

1.在线学习等继续教育勤督促

教科研处首先研读文件,结合我校情况,认真撰写了学习通知,并将登录名和密码放在公共邮箱,学习第一阶段,由教师自行完成,一个月后,科研室采取倒查的方式,筛查未学习考试的教师再进行重点跟踪督促,到目前为止我校在线学习等继续教育落实率达百。

2.部门配合讲实效

教科研处与教务处、政教处、办公室工作有交叉和配合的地方,在职称评定和教师考核中教科研处公平公正的履行职责,认真根据各位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公平公正公开地依照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打分和职称的评级打分,总之无论什么工作,教科研处都秉承全校一盘棋的原则,尽力尽责的配合好。

3.常规工作稳推进

 教科研处完成教师教育处及新教师培训工作,评委推荐等6项工作,完成教育学会工作汇报,会刊征订等14项工作,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好评。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是会有疏漏之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要带领老师们创立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还要加以推广,这方面做的不够。

“一切为教学服务”是教科室的工作宗旨,教科研活动必须无条件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相信我们能在真诚的互动中不断进步,共同开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锦州三中

主校区:
锦州市凌河区文兴里43号
电话:
0416-3810810   邮编:121000

东校区:
锦州市凌河区劳保北里44号

电话:0416-3810810   邮编:121000

二维码

页面版权归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所有     辽ICP备11005478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