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资讯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政、史、地结题报告(二)

政、史、地结题报告(二)

  • 分类:成果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10-22 10:2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三、研究报告(1.5万字左右) 内容提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与主要结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和对策建议等。《初中历史、地理、思品主题活动课教学方法研究》研究报告[内容摘要]:本课题探讨初中历史、地理、思品学科主题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内外加以实践检验,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教学研究中

政、史、地结题报告(二)

【概要描述】三、研究报告(1.5万字左右) 内容提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与主要结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和对策建议等。《初中历史、地理、思品主题活动课教学方法研究》研究报告[内容摘要]:本课题探讨初中历史、地理、思品学科主题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内外加以实践检验,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教学研究中

  • 分类:成果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10-22 10:20
  • 访问量:
详情

三、研究报告(1.5万字左右)

 

内容提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与主要结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和对策建议等。

《初中历史、地理、思品主题活动课教学方法研究》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本课题探讨初中历史、地理、思品学科主题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内外加以实践检验,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教学研究中也带动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转变。

关键词:思品、历史、地理主题活动课   教学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现行的中学历史、地理、思品教材和以往的教材相比较,最显著的变化是增加了主题活动课内容教学,全套的初中教材一共安排了六节活动课,可见主题活动课在教材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思品、历史、地理文科教学中,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活动课的教学活动不容乐观。为了取得更高更好的学业成绩,学生们和家长们甚至老师们都认为活动课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耽误学习,没必要上,活动课基本被忽略,被遗忘在角落里。引不起学校的重视也引不起老师的重视,对主题活动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课型与教学相辅相成,以其新颖的、灵活的、生动的特点来弥补教学的局限,拓展学生的知识量,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权利、公正,奉献、合作等基本概念。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确立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活动,展示研究成果,使他们具有爱国、爱他人、爱家乡、人格健全等基本素养,帮助学生吸收正能量的东西,积极健康地生活。

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知识的世纪。科技的进步原于不断的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国家也顺应潮流,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并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和突破口。所以包括思品、历史、地理在内的所有学科都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时代的呼唤,积极改革,勇于创新,大力培养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性人才,以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只有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振兴,国家兴旺发达,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实验教师本着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的策略进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思品、历史、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乐学,能自觉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才干。

主题活动课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一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在活动课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行为者,而不再是追随者。首先,政史地活动课研究主题由学生自主确立,学生有权对自己的活动做出选择,有利于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性体验,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主题活动课的学习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筛选、整合信息;三是主题活动课涉猎思品、历史、地理三大领域,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尝试知识的综合运用。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备用,甚至无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失去可能发挥的效用。思品、历史、地理三个学科合作研究主题活动课,重要目标就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应用价值;四有利于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主题活动课的开展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活动课中活动任务的完成,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课题组外人员(如指导老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了与人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并且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同时也锤炼了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的问题,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一)增强《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教育部在思品、历史、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观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本实验课题构建“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题活动课模式,使中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思品、历史、地理学科是学生们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构建的主题活动课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主题活动过程中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以实现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使思品、历史、地理教育成为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增强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二)巧设活动课主题,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九年义务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是以正确的学生观为基础,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心理水平,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全体学生人人都能有所成功和进步,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主题活动课通过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分层分类教学以及组织管理行为、辅助行为、有调控地开放地教、开放地学,思品、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主题活动课在有效的策略下发展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三)活动课激发兴趣,发展联系能力,学有所获。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他们希望参加有趣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我风采。对那些远离生活,枯燥乏味的内容则持冷漠态度,当课本内容不能吸引他们,校内活动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他们就会转移兴趣和注意,产生厌学情绪,而主题活动课的设置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想视野。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主题活动课主要是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的创造精神更多的表现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而在主题活动课的开展中,学生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在参与和探讨中生趣,打破了以往思品、历史、地理课“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机械教学格局,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并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毫无压力和束缚中自由的发挥。

(四)活动展示和反思结合,引发对科学理论的共鸣,提高教学实效性。主题活动课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总是机械地“储存”老师教给他的知识,而主题活动课是让学生动起来,动手做、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分析、动口交流探究,并在自身的参与与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方法,主题活动课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快速地提高着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这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营造融洽民主气氛,在参与、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探究合作完成活动和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和协作能力,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上。

三、本课题研究过程与活动

本课题历时2年半完成,2012年9月——2015年5月

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3月)

确立研究课题,申报、立项;设计研究方案,论证和修订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对参加研究人员进行培训;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对有关材料收集和整理。

(二)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9月)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课示范课、研讨活动、成果展示等形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客观地对本课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过程中总结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验证和反思,做好中期成果整理汇总。

(三)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4年5月)

参加课题结题工作培训会,确定结题方式;填报结题鉴定书,课题组拟定本课题结题报告;收集实验教师课题研究的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全面总结,揭示教育规律。

研究活动:

    主题活动课根据确立的不同主题确立课型构架为阅读系列、说写系列、社会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系列。

阅读系列: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等,提出“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写一遍随笔”的要求。倡导“好读书,读好书”。

说写系列:配合重大历史纪念日和事件、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为学生开设主题讲座,并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激发爱国热情。

    社会活动系列和研究性学习系列:主要以学生身边真实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走入社会,让学生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实践探究并尝试解决问题。主要是把历史参观、地理考察、社会实践、乡土知识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增长公民意识。 

    1、七年级举办了争鸣辩论社、成语故事大家讲、地理小博士竞赛,八年级青春期你说我说、长征故事大家说等活动;下面以争鸣辩论社的活动安排和记录为例:

【案例】七八年级学生辩论会活动进程及人事分工安排

思想品德教研组

 一、总分工:

【策划】:张越负责整体上组织策划本次活动;

【调度】:李杰负责评委等相关工作的筹划;

【记录】:高璐负责辅导和学生方面反馈的情况等;

【技术】:李方方负责组织酌定论题,辩论常识、技巧及规则等;

【其他组员】要服从分工,协助收集、整理与活动有关的资料和参与相应的工作;

 二、基本进程及人事安排:

(一)分批组织学生【观摩】辩论视频

(二)分发辩论常识、技巧及规则等相关资料给本组老师及报名参加的学生,并组织报名参加的学生【学习】了解辩论常识、技巧及规则(在各班内进行)

(三)酌定【论题】,并组织学生针对论题的正方或反方观点写辩论【提纲及试讲】

1、李方方负责组织酌定论题,高璐召集全组成员参加;

2、负责组织和辅导学生针对论题的正方或反方观点写辩论提纲及试讲

正方的辅导老师: 张越

反方的辅导老师: 李杰

 3、组织试讲(利用思想品德课的时间,让交了辩论提纲的学生都用机会得到体会与锻炼的机会):

(四)【初选与再选】辩手

正方辩手由正方的辅导老师负责:

反方辩手由反方的辅导老师负责:

最终确定的辩手名单;

既定辩手的登台训练与试演由正反方辅导老师分开组织进行(音乐教室)。

 (五)筹办公开亮相正反方【PK比赛】

1、由李方方筹划比赛活动和安排老师进行比赛现场的布置

2、高璐负责安排比赛程序与奖项设置;

3、李杰负责拟定辩论会主席(主持人)的相关工作;

3、张越负责对整个活动进行书面总结,并将活动总结情况交教研室。

七八年级学生辩论活动纪实

11月5日    第八节观摩“辩论”视频。

 

11月12日    讲解辩论常识、技巧及其规则等。

 

11月26日    酌定【论题】,并组织学生针对论题的正方或反方观点写辩论【提纲及试讲】

 

 

12月3日    公开亮相正反方【PK比赛】

正方:挫折感强有利于成长

反方:挫折感强不利于成长

                   七八年级学生辩论活动反思

对于辩论赛的总结和反思:

这次辩论赛经过精心组织策划,七八年级爱好辩论的同学积极参与,正反两方“招兵买马”,做好一切迎战的准备。比赛开始时,首先在陈词阶段.双方的一辩都胸有成竹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各有说辞,互不相让,似乎志在必得;接下来的盘问阶段中,各位选手都有意要刁难对方,但没有任何一方示弱。尤其是在自由辩论阶段,大家更是领略了所有辩手的锋芒与锐智, 真可谓是针尖对麦芒,双方四辩经过激烈的舌战后为自己的观点做了总结性陈词。

辩论赛场上,两方对垒而战,或争锋相对,或据理力争,或引古论今,或先声夺人,或妙趣横生,听来让人顿觉耳目一新,妙语解颐。双方激战到最后,最终以“挫折感强有利于成长“正方获胜。

对此次辩论赛略做点评,这次辩论赛同学们的参与性高,准备充分,正反两方辩手思维敏捷,体现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并希望各位同学认真组织每一次辩论会,让活动成为桥梁,架起同学间的友谊之桥,架起老师与同学间的沟通之桥,从而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最后我们教研组决定下学期继续开展辩论兴趣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并针对现在的一些热点的,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争辩,从而让学生更多地思考社会,思索人生,成为志存高远的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2、七年级举办了以“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为主题,八年级组织学生开展了“抗日战争故事”为主题的历史知识手抄报的制作活动。每次活动学生们确定好主题好,就围绕主题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动手搜集资料,或者请教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手抄报。要求人人参与,然后,课题组成员对收集上来的手抄报逐一筛选,评出优秀个人作品和优秀小组,予以表奖,并把挑选出的100份手抄报在学校大橱窗里展出。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3、一系列走入社会的实践活动课,开展主题研究课。主题研究型课主要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思品、历史、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家庭、社区乃至城市,活动空间非常广阔。通过问卷调查、采访见证人、收集有关资料等方式,撰写调查报告。其一般模式为:确定主题——收集资料——拟定提纲——讨论交流——总结撰写。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   

通过思品、历史、地理主题活动课的研究学习,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后学生访谈、以及细致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课题组教师通力合作,从学生角度搜集、掌握了关于思品类的时政热点、历史类的文化顾忌、地理类的乡土地域,了解了主题活动课教学的积极意义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认可并接受主题活动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思品与时俱进性、历史传统性、地理的区域性的特点,通过主题活动课教学更加直观生动立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发思考,由此看出开设主题活动课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制约和初中学生学情考虑——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很有限,也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求恰当的选用活动的主题,恰当的选题便于开展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思品、历史、地理课程不再枯燥,学生对这三门学科的态度也不再是无所谓,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多种形式的活动课中,去享受思品、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欣赏它们的学科魅力。学生们在积极探究学习过程中发掘了自己的潜能,选题时反复讨论协商,明确研究方向,而且会使整个调出活动有地方可调查、有事例可取证,研究前会明确分工,在人力、物力、时间上都得到保证,能让研究活动顺利进行。现以2013级七班第一小组为例:

2013-2014学年度(上)寒假研究性学习报告

题目:调研家乡的锦凌水库

 

锦州三中七年七班

研究性活动小组:第一小组

组长:杨淼

组员:胡嘉璐、蒋梓艺、刘站、项浩洋、乔佳宇

指导教师:张越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上一个:
锦州三中

主校区:
锦州市凌河区文兴里43号
电话:
0416-3810810   邮编:121000

东校区:
锦州市凌河区劳保北里44号

电话:0416-3810810   邮编:121000

二维码

页面版权归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所有     辽ICP备11005478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