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指导
- 分类:高级教师工作室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11-29 08:1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润物细无声——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指导锦州三中刘敏摘要: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才能整体感知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主旨,但是初中学生却出现了朗读的“滑坡”,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本文作了浅析。 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9/view-965596.htm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提高建议 朗读
润物细无声——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指导
【概要描述】润物细无声——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指导锦州三中刘敏摘要: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才能整体感知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主旨,但是初中学生却出现了朗读的“滑坡”,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本文作了浅析。 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9/view-965596.htm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提高建议 朗读
- 分类:高级教师工作室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11-29 08:17
- 访问量:
润物细无声——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指导
锦州三中刘敏
摘要: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才能整体感知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主旨,但是初中学生却出现了朗读的“滑坡”,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本文作了浅析。
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9/view-965596.htm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提高建议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被大多数教师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能读下去的层面,而现代教育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是通畅流利地读课文,且很少有老师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妙趣,求得一种愉悦的享受。语文教学原本就应该书声琅琅,然而今天的语文教学却成了另外一番景象:难有机会听到朗读的声音,即使偶尔出现,也是半死不活的、毫无生气的、低沉的声音。在那冷冰冰、硬邦邦的声音里,找不到一丝半点的感情因素,课文走不进学生的内心去,学生也走不进课文里边去,即学生朗读课文只是表面应付,走走过场。普通话当中夹杂大量的方言口音,整个朗读从头至尾都是同一个腔调、同一个节奏、同一个音量,像三八大盖的枪栓,机械地拉一下打一发。比如有的学生这样读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们不仅把词语读断成字,而且把一个个的字音拉长,读成拖调,远处听起来有一点过去的老学究歌唱式的吟读的味道,甚至就在学生边读边点头的时候,老师还对学生如此的朗读进行了表扬:“同学们,读得很好!”这还好吗?真叫人啼笑皆非,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较为普遍。
从教学的实际意义来看,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就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探究和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教学的成与败、得与失、优与劣,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什么是朗读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强调,朗读,也叫诵读,就是将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言语的过程。它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根据朗读的方式和水平不同,它可以分为宣读、美读和吟读。其实通俗一点说,朗读就是用声音的语言读懂课文,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声音表达出来。同时,在朗读中,也要认识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所具有的特点,因为朗读是学会品评文章、积累材料,把别人的转化为自己的过程。因为朗读本身就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能感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接受美的熏陶,达到“育人”的目的。
学生在小学时朗读的兴趣比较浓,特别是识字量比较大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朗读时基本上可以做到流畅、读音无误,甚至还会读出一些感情来。可是到了初中,朗读能力就下降了,可以说初中阶段,学生的朗读能力,恐怕是学生在整个求学生涯中最差的时期了。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让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到讲台上读报纸,每节课一人,全班学生轮流上去。然而,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当我把当天或者前几天的报纸提前给他们准备好,放在讲台上,希望他们在上台读时有所准备,但有的学生走上讲台却反问我读哪个地方?不仅如此,放在教室里的报纸,过不了几天,就被他们拿去挂到窗子上当窗帘遮挡炽热的阳光。朗读的情形如何呢?着实令人堪忧:将近一半学生读不通畅,短短两三百字的新闻,就有十几个字不认识;有的读得过快,几乎是一口气把内容念完,虽然有上讲台心理紧张的因素,但不会处理朗读节奏,没有掌握好朗读技巧的问题很突出;有的声音太小,教室最后一排就听不见他们在读什么,问最后一排的学生,他们也没有听到讲台上的同学在读什么;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同学敢大大方方、抬头挺胸地面对大家,坦然地朗读。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他们的朗读为什么会存在这样多的问题?由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析为主,朗读渐渐淡出了语文教学,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渐呈下降趋势。七年级因有小学朗读能力为基础,他们对课文进行朗读,在情感处理、语速、节奏等方面还比较好。然而到了八、九年级,由于教师没有长期强化朗读教学,学生开始喑哑下来,再加上文章篇幅过长,很少范读,忽视了朗读教学,使课堂越来越沉闷,久而久之,他们的朗读能力就下降了,语言感悟能力就降低了。这种情形在初中非常普遍,老师基本上都抛弃了朗读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内容、作者作品简介、文章的背景、结构、表现手法、修辞、语言特色、拓展等方面。每一节语文课都安排得满满的,语文老师至多就是范读或者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片段而已,而那样的课文片段基本上是老师心目中的关键部分,是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再加上朗读能力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能力,较长时间不练习,口齿就会变生而不灵活。这就是为什么小学语文教师的朗读能力比初中强的关键因素。
二、朗读不优的原因
(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即使是现在的新课程改革,这个问题也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单独提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课文、语文实践活动,等等,但是朗读教学这个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本身就薄弱的环节还是没有多大的改观。例如在2010年4月六盘水市五十多所学校参与的由市教委教研室和六盘水市三中主办的大型语文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来自三县一区的几位老师上的四节语文公开课,应该说他们四位语文教师是全市最优秀的了,他们的教学方式代表着我们这一地区。可是他们在同一所学校的四个不同班级中上《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在朗读教学上花时间的只有一位老师,而且仅仅是让学生朗读了两个片段,即:“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要动身到南美去做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的过日子了’”。另外一处则是“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学生朗读完毕,老师也未作出点评,究竟学生的朗读在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学生一无所知。我在听学生朗读第一个片段时,就发现以下这几处错误:“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这句里边,没有重音,“你”和“担心”之间没有间隔;“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这句,于勒是由于破产却不想告诉哥哥菲利普而产生的内心底气不足,担心哥哥看出他的破绽的心理,二学生却读得轻松愉快。同样,第二个朗读片段学生也存在着错误,这些应该是老师指出来并加以纠正的。而在老师范读课文方面,也只有一位老师反复引导学生朗读“哎!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学生在老师的反复引导当中,越读越有体会,越读越融入课文。他们在朗读当中渐渐地体味到菲利普夫妇的无奈、失望而又抱有一丝幻想的心态。
(二)老师的朗读能力不强,无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的情形在乡村特别突出,那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占一定比例的教师并非师范专业毕业,或者虽然是毕业于师范学校,但离开学校的时间相对较久,以后又没有进修过,要么没有受到过朗读训练,要么读书时候朗读不被重视,以及他们本身走出学校之后朗读能力渐渐退化,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上面所提到的那位老师欣赏学生的朗读情形。
(三)教师在朗读教学当中没有对方言进行纠正,普通话的韵味无法表达出来。方言毕竟是方言,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情趣他们很难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如果语文老师的普通话本身就不标准,在朗读过程中就会使朗读本身对学生的感染力削弱,就没有兴趣上好朗读教学课。比如六盘水很多地方很少能读出翘舌音来,大多把“zh”、“ch”、“sh”读成“z”、“c”、“s”,以这些声母为开头的字很容易读错,把“只(zhi)有”读成“只(zi)有”、“吃(chi)饭”读成“吃(ci)饭”、“初(chu)中”读成“初(cu)中”、“老师(shi)”读成“老师(si)”……除此之外,我们这里的方言还有第二与第三声的声调读不到位的问题,比如“上海”的“海”,只能读成声调下沉而提不上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朗读教学效果。
三、提高朗读教学水平的建议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朗读教学,把它当作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来看待,课堂上尽量做到朗读和讲析结合起来,把朗读作为解决教学目标的方式运用于常规教学,真正体现声情并茂的语文学科的特点,把不吐不快作为学生表现情感、感悟课文的手段。
其次,要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力求纠正方言,以此增强朗读效果,真正把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最后,把朗读作为自我语文能力提升的一种途径,在朗读当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让自己真正融入朗读的情景氛围中。
朗读有神奇的功效,朗读教学搞好了,语文教学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教学,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漪.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倪女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3]苏立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版社,2003.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页面版权归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所有 辽ICP备11005478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