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资讯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教科研信息室
反思问前行 重塑展翅飞 2021-10-22 08:59:51
为了进一步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强化教学比赛的示范带动作用,帮助青年教师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锦州三中科研处举行了“新星杯”参赛教师反思分享会,全体35周岁以下的教师共享一份由赛而来的饕餮盛宴。 刘宝钰主任主持会议 15位参赛教师对收获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加以梳理,从赛前准备,赛中感受,赛后收获三个角度分享了“新星杯”教学比赛体会。 鞠婷婷老师交流的“早有蜻蜓立上头”。 孙洋、刘琳和张媛三位老师以“过程就是结果”为主题,分享赛前准备中的收获与成长。 陈鹏和崔菲菲两位老师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享看优课,跨学科备课带来的惊喜。 郑青和吴瑾明老师教师从“课标和教材的把握”介绍深度推进学科内涵发展的心得体会。 吴佳琪、郭佳昕等7位老师从赛场适应角度进行分享。 分享会的最后,张寒梅副校长对各位教师的分享和精心准备给予了肯定,并结合32年的教育生涯,对所有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意识高度,课标及教材的把握,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再学习等方面做了指导并提出了希望。 从一窍不通到慢慢摸索学习,从自评修改到互评优化,成长的齿轮,在点滴间已经慢慢向前推进。 人生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相互学习和不断反思的路上,下一个脚印所到之处,必是远方,期待所有青年教师展翅后的精彩远方。
青春在路上 新星绽芳华 2021-07-03 14:41:14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引导青年教师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理念、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聚焦课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及综合素养的共同提高,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抓契机,以赛促练,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努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6月18日,锦州三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在两个校区拉开序幕,来自全校各学科组的27名选手参与了此次角逐。 比赛共分为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三个板块。参赛教师紧紧围绕我校开展的问题导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语言教态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 活动中,负责人精心策划,参赛者热情高涨;比赛流程规范,贴近前沿;学科特色鲜明,百花齐放。不仅展示了青年教师风采,更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对日常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即将举办的市“新星杯”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物色了最佳人选。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教师大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能力、寻找差距、谋求提升的平台,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画上了一个新起点,期待新星们在9月份的锦州市教学大赛中绽芳华,放异彩。
教学设计展示十一 2021-01-05 10:17:38
教学内容 耐久跑 素质练习 课的类型 新授课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练习,90%的学生能体会运用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素质。  2、利用各种练习手段让学生快乐的进行跑步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体能以及自我锻炼的能力,提高心肺功能。 3、激发学生的耐久跑兴趣,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及团结协作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 难点:克服“极点”。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开 始 部 分   课堂常规     教师提前到场       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要求       4.安排见习生       5.强调安全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向师问好   3.认真听教师宣布本节课任务和要 求   集合快、静、齐             2     准 备 部 分   热身活动   1、热身跑   2、游戏《喊数背背站》   徒手操   4、专门性练习 ①摆臂练习 ②高抬腿练习 ③后踢腿跑练习           教师口令指挥学生进行热身活动     带领学生做热身操,动作舒展。     组织学生有序练习   成一路纵队绕场慢跑     2、徒手操成体操队形,动作舒展,有力。   行进间练习   3、注意力集中,按要求认真练习,注意安全。             8                                   基 本 部 分         一、耐久跑   1、学习耐久跑的呼吸方法: 跑步时呼吸必须有相当的频率和深度,用鼻和半张开的口同时呼吸,一般采用两步一吸两步一呼的方法。   2、队形变换跑 分队并队跑 错肩跑   3、“极点”:在耐久跑中,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的距离后,会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困难,四肢沉重难以跑下去的不适感。   4、“极点”的克服:“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调整速度,加强呼吸,一段距离后,我们这个不适感就会消失。   5、耐久跑游戏《贪吃蛇》 在场地摆好1--25个“食物”,将顺序打乱。排头为“蛇头”,去带领其余同学按顺序去找“食物”,排尾的同学为“蛇尾”,按着排头的带领吞食“食物”。   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极点”,用自己的毅力,调整呼吸等方法去克服“极点”。         二、素质练习 1、平板支撑 2、俯卧撑                   1讲解示范动作要领。             2组织学生练习                 3观察学生练习,及时帮助学生纠错。               4、给予学生鼓励,提醒学生调整好呼吸节奏                     教师讲解练习内容和要求 组织学生练习 巡回指导,纠错   1、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认真学习,通过自主练习,熟悉2两步一吸,两步一呼的动作要领。   2、队形变换跑练习,进一步巩固练习呼吸方法。 分队跑             错肩跑                          3、游戏《贪吃蛇》         游戏规则: 首尾不能相撞 按着顺序去找“食物” “贪吃蛇”不能脱节。 练习中要团结协作,互相鼓励。       组织: 学生体操队形 要求: 动作标准 认真练习                       27 结 束 部 分 跟着音乐做放松活动 教师评价总结 回收器材 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动   认真放松,学生跟随。 认真听教师总结。   3 场 地 器 材   球托25个 标志桶6个 扩音器1个 预计生理负荷及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35±5% 平均心率:135±5次/分 安 全 措 施   课前认真检查场地,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保证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完成耐久跑的学习。  
教学设计展示二十四 2021-01-05 09:54:26
第六节鸟 教学设计 锦州三中  张月   教材分析 《鸟》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经掌握了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本节将继续探究鸟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主要是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的观察与探究,概括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学生在掌握了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为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家鸽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常见的如鸡、鸭、鹅等,对鸟类的概念也有模糊的认识。但是,学生不会明白鸟类为什么能够飞,而人类插上翅膀也不能飞,这是本节课的切入点,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阐明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尝试完成“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的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爱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难点: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法学法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启发式”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同时我还采取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讨论法:老师提出的间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们常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参与整个课堂及课下活动,既发挥了集团军的作用,学生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和交流。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究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播放多种多样鸟的视频 观赏丰富多彩的鸟类世界 利用视频,将学生带入情景 多种多样的鸟 请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鸟类。   观察与思考:比较不同鸟的形态结构上的异同 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分发给各组,分组讨论完成问题。 (1)说出不同鸟的鸟喙、鸟足的特征及食性和生活环境 (2)说出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的关系,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 (3)这些鸟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说出鸟的名称             认真观察,能说出不同鸟的鸟喙、鸟足的特征及食性和所处的生活环境。   归纳鸟的外部形态上的共同特点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交流更易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比较、分析,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活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鸟的主要特 征                                                           鸟的主要特征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假设。     整理学生的回答:分别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探究。   探究:鸟的外部形态 指导学生结构图片、视频,对鸟的实物外形、羽毛、翼等逐一观察、分析,完成思考题。 鸟的体形有什么特点?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鸟的体表有什么特点?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观察两翼展开的形态,羽毛的种类及功能。 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作出假设                             认真观察,总结出鸟的体形呈流线性,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观察鸟的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   轻轻展开鸟翼呈扇形,有一排大型羽毛,扇动空气飞行;还有又小又软的绒羽有保温的作用。 锻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大胆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探究:鸟的内部结构    指导学生观察鸟的骨骼标本,鸡腿骨的横切面等相关的图片,完成思考题。   (1)鸟的胸肌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发达程度如何? 指导学生观察胸肌的着生部位,联想胸肌与飞行的关系。 (2)观察鸟的骨骼标本,鸡腿骨的横切面等,鸟的骨骼有什么特点? 讲述鸟的头骨是完整的,而且脊椎骨都愈合在了一起,使其更加的坚固。 猪骨和鸟骨放到水中,猪骨沉底,鸟骨浮在水面上。       观察鸟的骨骼标本,得出鸟的头骨愈合。   结合实物得出:鸟的胸肌发达。   胸肌牵动两翼飞行。       总结: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小结 利用思维导图呈现本堂课的内容   学生到前面展示 培养学生梳理、归纳的能力 课堂检测 习题检测,反馈所学情况   完成检测题 巩固新知   七、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展示二十二 2021-01-05 09:18:06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尹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教材根据植物不同类群的繁殖特点和分类地位,将本章内容划分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节,其中,第一节课是学生认识绿色植物的起点和基础。本节课不仅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更为后续学习“光合作用”、“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的进化”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学生对绿色植物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它们。即使是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学生也十分熟悉,但是对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上的异同点知之甚少。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生物,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总结归纳都有待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还有所欠缺,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明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㈡能力目标: 1.观察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图片和实物。 2.认同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六、教法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课程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交流、讨论。学生采用的学法包括:观察、分析、总结等。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图片文字信息,由浅入深,完成教学任务。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希沃授课助手App、新鲜海带、水绵永久装片、显微镜、放大镜、图片资料等。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 八、教学程序安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各种植物图片,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展示植物之美,展示生物的多样性。 欣赏图片,感知丰富的植物世界,感知生物多样性,体会植物之美。 情境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   授   新   课   一、藻类植物 1.出示图片,引用“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引出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2.根据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将藻类植物分为两类。 3.观察海带(实物和图片),阅读教材讨论下列问题。 ⑴海带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⑵观察海带,海带有根、茎、叶等器官吗?  4.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显微镜下看到水绵的永久装片,引导学生分析水绵是否具有根、茎、叶等器官。 5.提问: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   感知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     认识藻类的代表植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观察海带,思考问题。             观察水绵的永久图片,思考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等器官。     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加深对海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认知,理解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进一步理解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苔藓植物 1.出示图片和诗句,对比藻类植物,思考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展示苔藓的代表植物。 2.观察苔藓植物,小组完成讨论问题。 ⑴测量苔藓植物的高度,你发现苔藓植物什么特点? ⑵用放大镜观察苔藓植物,结合教材,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3.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红墨水浸泡的芹菜,对比苔藓植物     4.提问: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   比较、思考,认识苔藓植物的代表植物。         积极思考,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老师的问题。           观察,比较,理解苔藓植物没有输导组织,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   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比较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使用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认识到苔藓形态矮小与没有输导组织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形成知识体系。 达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   积极思考,完成检测题 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 在你居住的环境周围,寻找苔藓植物,并拍照记录,根据苔藓植物的生长状况,评价你所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  调查、拍照、评价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对比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形态结构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有茎和叶的分化,根为假根 二、与人类关系    
上一页
1
2
...
12
锦州三中

主校区:
锦州市凌河区文兴里43号
电话:
0416-3810810   邮编:121000

东校区:
锦州市凌河区劳保北里44号

电话:0416-3810810   邮编:121000

二维码

页面版权归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所有     辽ICP备11005478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