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描述】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 有理数加法(1) 作者 及工作单位工作单位: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孙洋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
【概要描述】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 有理数加法(1) 作者 及工作单位工作单位: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孙洋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
课题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 有理数加法(1) |
|||
作者 及工作单位 |
工作单位: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孙洋 |
|||
教材分析 |
||||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本节课要求学生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
||||
学情分析 |
||||
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知道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但是学生已经知道数已经扩大到有理数,,出现了负数,并且学习了数轴和绝对值,这些基础是学习新课的必备条件。为了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特别设计了反馈练习;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将作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
||||
教学目标 |
||||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能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发现、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3、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 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为此,我们来看以起点为原点,小人在数轴上跑动表示情况的实际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学习指导(一) 找出下列两个问题的共同点。猜想: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法则是什么? 以起点为原点,以小人在数轴上跑动表示情况列式计算 (1)向东走2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2)向东走-2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步骤]: 1、生观察思考,探索出两个问题的共同点 2、教师引领学生例题,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例题,同时抽生进行回答。 3、点评及板演,引导学生找易错点、分析解题步骤、思路和方法。 4、师生共同反思: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法则 【设计意图】
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演示,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
出示类比训练题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 (2)(-4)+(-7) (3)(-1.1)+(-2.9); (4)(+6)+(+9); (5)(-84)+(-59); (6)33+48;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的探索体验,学生都很有兴趣并能基本掌握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加
法法则,出示类比训练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并熟悉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加 出示学习指导(二) 找出下列两个问题的共同点。猜想: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法则是什么? 以起点为原点,以小人在数轴上跑动表示情况列式计算 (1)向东走3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2)向东走2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步骤]: 1﹑生观察思考,探索出两个问题的共同点 2、教师引领学生例题,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例题,同时抽生进行回答。 3、点评及板演,引导学生找易错点、分析解题步骤、思路和方法。 4、师生共同反思: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法则 【设计意图】
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演示,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 出示类比训练题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 (+9)+(-4);(2) (+9)+(-2);(3) (-9)+(+2);(4) (-0.9)+(+1.5); (5) (+2.7)+(-3); (6) (-10)+(+6)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的探索体验,学生都很有兴趣并能基本掌握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加
法法则,出示类比训练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并熟悉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加 规定:1,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和为0。 2,0加任何数等于任何数。 四、题组练习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4);(2)(-9)+0; (3)0+(+2); (4)0+0. (5)(-0.9)+(-2.7);(6)3.8+(-8.4);(7)(-0.5)+3;(8)3.29+1.78; (9)7+(-3.04); (10)(-2.9)+(-0.31); (11)(-9.18)+6.18; (12)4.23+(-6.77); (13)(-0.78)+0. [步骤]: 1、学生独立完成题组练习,教师巡视。 2、教师抽生板演交流展示。 3、教师点评、强调易错点。 4、师生共同总结题组练习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较完整地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渗透了研究一般与特殊关系的思想。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算术数的加减运算,渗透了化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 习目标
三、出示学习 指导(一)
出示类比训 练题
出示学习指导(二)
出示类比训 练题
四、题组练习
五、 课堂 小结
|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 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为此,我们来看以起点为原点,小人在数轴上跑动表示情况的实际问题:
展示课件
展示课件: 找出下列两个问题的共同点。猜想: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法则是什么?
以起点为原点,以小人在数轴上跑动表示情况列式计算 (1) 向东走2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4 -3 -2 -1 0 1 2 3
(2) 向东走-2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 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4 -3 -2 -1 0 1 2 3
展示课件: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 ; (2)(-4)+(-7) (3)(-1.1)+(-2.9); (4)(+6)+(+9); (5)(-84)+(-59); (6)33+48;
展示课件: 找出下列两个问题的共同点。猜想: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法则是什么? 以起点为原点,以小人在数轴上跑动表示情况列式计算
(1)向东走3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4 -3 -2 -1 0 1 2
(3) 向东走2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4 -3 -2 -1 0 1 2
展示课件: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 (+9)+(-4);(2) (+9)+(-2);(3) (-9)+(+2); (4) (-0.9)+(+1.5); (5) (+2.7)+(-3); (6) (-10)+(+6)
展示课件: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4);(2)(-9)+0; (3)0+(+2); (4)0+0. (5)(-0.9)+(-2.7);(6)3.8+(-8.4);(7)(-0.5)+3; (8)3.29+1.78; (9)7+(-3.04); (10)(-2.9)+(-0.31)(11)(-9.18)+6.18; (12)4.23+(-6.77); (13)(-0.78)+0.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
学生齐读
1﹑生观察 思考,探索 出两个问 题的共同 点 2、教师引领 学生例题, 并让学生以 小组的形式 合作完成例 题,同时抽 生进行回 答。 3、点评 及板演,引 导学生找易 错点、分析 解题步骤、 思路和方法。 4、 师生共同 反思:异号 的两个有理 数相加法则
1、学生独立完成题组练习,教师巡视。 2、教师抽生板演交流展示。
1﹑生观察 思考,探索 出两个问题 的共同点 2、教师引领 学生例题,并 让学生以小 组的形式合 作完成例题, 同时抽生进 行回答。 3、点评及板演,引导学生找易错点、分析解题步骤、思路和方法。 4、师生共同 反思:异号 的两个有理 数相加法则
1、学生独立完成题组练习,教师巡视。 2、教师抽生板演交流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题组练习,教师巡视。 2、教师抽生板演交流展示。 3、教师点评、强调易错点。 4、师生共同总结题组练习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教师抽生交流展示。
|
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演示,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
通过 前面的探 索体验, 学生都很 有兴趣并 能基本掌 握同号的 两个有理 数的加
法法则,出示类比训练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并熟悉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加
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演示,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
通过前面的探索体验,学生都很有兴趣并能基本掌握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加
法法则,出示类比训练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并熟悉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加 规定:1,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和为0。 2,0加任何数等于任何数。
帮助学生较完整地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渗透了研究一般与特殊关系的思想。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算术数的加减运算,渗透了化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课题:第二章 有理数加法(1) 学习目标 例题→类比题→例题→类比题→题组练习 反思小结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有什么样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参与反思的学生更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
||||
教学反思 |
||||
本节课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 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得到了真正体现。 1、本节课题后的反思与总结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加强。 2、教师在点评时用时太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克服,充分发学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
||||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页面版权归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所有 辽ICP备11005478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