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全部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锦州三中校本教研学习材料

锦州三中校本教研学习材料

  • 分类:学校著作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23 08:4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锦州三中校本教研学习材料目录 锦州市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管理暂行规程………l 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l4 锦州市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26 开展练就新课程课章教学基本技能工作……………………29 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33 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40 锦州三中落实新课程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锦州三中校本教研学习材料

【概要描述】锦州三中校本教研学习材料目录 锦州市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管理暂行规程………l 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l4 锦州市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26 开展练就新课程课章教学基本技能工作……………………29 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33 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40 锦州三中落实新课程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 分类:学校著作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23 08:44
  • 访问量:
详情

锦州三中校本教研学习材料目录

 

锦州市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管理暂行规程………l

 

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l4

 

锦州市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26

 

开展练就新课程课章教学基本技能工作……………………29

 

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33

 

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40

 

锦州三中落实新课程教学常规实施细则………………….45

 

锦州三中“学习反思实践”活动实施方案………………..76

 

 

 

锦州市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管理暂行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课程与教学王作的运行机制,保证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正常、有序、有效的进行,全面提高课程的领导能力和执行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义务教育学校是由政府、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对儿童、青少年实施普通初等教育、普通初级中等教育的机构。

 

第三条课程与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管理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课程的领导能力和执行力;必须坚持先进的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开展教师行动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课程文化,办出学校特色,建立学习型学校。

 

第四条课程与教学工作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国家提出的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遵循课程与教学工作管理的规律和原则,科学地整合课程与教学工作的各个因素,加强课程理念、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课程评价、校本教研、课程与教学行政管理,建立课程与教学工作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课程理念管理

 

第五条要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树立先进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质量观、评价观,提出和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并统领学校的发展规划,落实到学年度计划及学期工作安排之中,贯穿于课程与教学全过程之中,建设观念文化。

 

第六条要将先进的办学理念、课程与教学理念转化为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规章制度保障先进的办学理念、课程与教学观念的实施,建设制度文化。

 

第七条要将先进的办学理念、课程与教学理念转变为学校校长的领导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管理人员的服务行为,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行为文化。

 

第八条要将先进的办学理念、课程与教学理念落实到学校环境建设上,建设物态文化。

 

第三章课程设置管理

 

第九条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开发校本课程,保证课时,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不得更改课程设置比例,不得擅自增减课时。

 

第十条要根据市教育局颁发的《锦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意见>,集中,安排研究性学习课程,做到组织落实、课时落实、课题落实、指导落实、评价落实。

 

第十一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组织,进行学校现状分析,拟定开发目标,编制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通过审议评估后组织实施。要保证校本课程课时,落实校本课程教师,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可以校内独立开发也可校际合作开发,以教学简案、活页讲义、活动安排计划等灵活多样的文本方式呈现校本课程内容。要避免把学科课程的延伸作为校本课程,避免校本课程变成补习学科课程的活动。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可以纳入校本课程。

 

第十二条要根据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校历,安排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不得随意停课,不得提前结课,每学期书面测试必须在复习考试时间的最后一周进行。

 

第十三条学校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天以内由校长决定,并报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适时补课:一天以上、.三天以内,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三天以上,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任何单位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宣传等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社会活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得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和秩序。

 

 

 

第四章课程内容管理

 

第十四条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有效实旆课程标准。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实旅教学,评价教学,强化课程意识,增强课程标准观念,不能把课程标准删掉的内容再纳入教学之中,不能把课程标准降低的要求再提高上来。

 

第十五条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加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强化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促进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第十六条要树立“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理念,用课程标准统领教材、学习教材、领会教材、运用教材、开发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第十七条要以市为单位选用教材。教学用书管理实行主管局长、主管校长负责制。要根据市选定的教材做好组织征订工作,不得组织征订、使用市选定以外的教材,更不得擅自征订、使用未经国家审定的教材;要按照市选定的教学辅助用书做好推荐与自愿征订工作,不得组织学生征订市选定以外的教学辅助用书。

 

第五章课程实施管理

 

第十八条要加强课程与教学工作策略管理。要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依据,制定全校课程与教学工作总的教学策略及要求,并落实到各科教学过程之中,推动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学校的教学特色。

 

第十九条要按照《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有关规定,加强教学设计工作管理,引导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预设的科学性。

 

第二十条要按照《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有关规定,加强课堂教学工作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十一条要按照《锦州市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管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十二条要按照《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有关规定,加强课后辅导工作管理,要定时间、定班级、定学科、定’内容,采取集体辅导或个别辅导等方式,答疑解难,解决课堂教学遗留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要按照《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有关规定,加强学生作业管理,进行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二十四条要积极构建课堂文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室环境为基础,以师生关系和师生行为为表象,以课堂教学制度为载体,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建设新的课堂教学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第二十五条要加强日常课堂教学管理。校长每学期要随堂听课40节,主管校长要随堂听课50节,深入课堂,了解掌握课堂教学情况,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十六条要加强教师自我课堂教学管理,引导教师进行合作式课堂教学管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管理。要建立“课堂教学开放周(日)”制度,听取家长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意见与建议,向家长宣传新的课程观念,指导家庭学习教育,展示学校课程改革成果。

 

第六章课程资源管理

 

第二十七条要按照《辽宁省中小学建设标准》,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微机室、各种专用教室、图书馆,文体设施、各类教具等方而的建没与管理,积极开展自做教具活动,充分开发与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满足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的基本需要,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必备物质支持和保障。

 

第二十八条要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通知》,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增强课程资源意识,积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保证课程与教学工作有效、顺利的实施,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益和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十九条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管理与应用工作,认真研究和大力推广“三种模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保证每周不少于20课时,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七章课程评价管理

 

第三十条要按照《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有关规定,进行期末考试评价工作,加大命题改革力度,推广“无人监考”、“层次考试”、“重新考试”等制度,建立诚信考试机制。不得以排名方式公布学生的成绩。要加强教学质量的分析;全面分析构成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第三十一条要按照《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有关规定,坚持考试方式多样化,全面考核学生各学科、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十二条要按照《锦州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案》,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搞好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学生评价;建立和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制度,加强指导,定期展示,搞好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建立和完善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制度,搞好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全面评价,并将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与学生学业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第三十三条要按照《锦州市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方案》,制定学校实施细则,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八章校本教研管理

 

第三十四条要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通知>,落实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校本教研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建立和健全校本教研的业务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合作研究制度、专业引领制度,组织开展多种方式、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区域性教研活动。

 

第三十五条要树立“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新教研理念,大力开展教师行动研究。要增强教师研究意识,通过教学反思,提出教学中的问题并转化为研究课题,设计行动研究方案,开展行动研究实践,总结行动研究成果,再进行教学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积极引导教师撰写教学日志、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息、教学课例、教学随笔等,呈现教师行动研究成果。不要统一要求教师“课课写反思,天天写随笔”,要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引导教师适时、适度“有感而发”。

 

第三十六条要加强教研(年级)组的校本教研工作,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要落实教研(年级)组长校本教研的责任,发挥团队作用,积极地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组织协调组内的教师相互学习、彼此支持、互动交流、合作研究、共享资源、共同提高,建立学习型教研(年级)组。    ’

 

第三十七条要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开展练就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通知》,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方法组织教师练就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八项”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能力。

 

第三十八条要积极引导教师建立教育博客,大力开展网络教研。通过教育博客发布教师行动研究成果,记录教师专业成长工作日志,开展教学交流研讨,形成新的课程资源库,实现共享智慧、共同成长。

 

第九章课程与教学行政管理

 

第三十九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管理。副校长协助校长分管课程与教学工作,对校长负责。

 

第四十条教导处在校长或分管校长领导下,负责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管理的日常具体的计划、组织、协调、管理、检查、指导、服务等工作;18班型以上的学校可设科研处或研究室,负责校本研究与科研工作。

 

第四十一条农村乡镇中心小学要起到办学示范、教研中心、进修基地的作用,负责管理当地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学校要根据本规程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三条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

 

一、教学设计管理

 

1、要坚持教学设计合作研究,搞好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作用,相互学习,彼此支持,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2、要强化课程意识,搞好教学目标设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效实施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学科目标和学段目标,注重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主体性,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目标。

 

3、要坚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搞好教学内容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去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超越教材,合理科学地确立霞点和难点,创设情景,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科学处理年级、单元(章节)、课时的内在关系,注意各学科之问的综合,沣重构建学科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各学科的基本素养。

 

4、要按照学生学习规律,搞好教学过程设计。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了解学生学习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科的学习要求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能力水平。

 

5、要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自己角色,搞好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设计。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要凸显教学风格,充分发挥优势和特长,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科学设计问题,师生交流互动、生生交往互动,正确运角各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6、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搞好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关注师纠i本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地实现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7、要坚持新的评价观,搞好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设计。要本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宗旨,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及时进行评价,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激励与表扬、纠正与批评的方式和语言,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8.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反思,从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资源等方面,分析与预测教学过程,及时地调整、补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实用、管用、好用,留有余地,注意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具有个性与创新,避免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课堂教学管理

 

9、课堂教学坚持新的课程理念,并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把新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技术、教学评价等方面之中,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用新的课程理念统领课堂教学,正确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让课堂允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7、要坚持新的评价观,搞好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设计。要本“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宗旨,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及时进行评价,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激励与表扬、纠正与批评的方式和语言,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8.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反思,从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资源等方面,分析与预测教学过程,及时地调整、补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实用、管用、好用,留有余地,注意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具有个性与创新,避免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课堂教学管理

 

9、课堂教学坚持新的课程理念,并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把新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技术、教学评价等方面之中,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用新的课程理念统领课堂教学,正确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让课堂允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有效地参与的教学环境;实现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平等对话,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学习共同体”。

 

14、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科学地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科学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整合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15、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盘的个性差异,发现和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因材施教,区别指导,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成功和创造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16、课堂教学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科制宜、因课制宜、因人制宜地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各类各种课程资源;特别要注重开发与利用师生交往互动中生成的要素性课程资源,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将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为课堂教学服务。

 

17、课堂教学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他教学技术、设施等,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18.课堂教学要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对积极参与教学、交往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给予及时地、具体地、适度地、个性化地评价,以激励和表扬为主,讲究纠正和批评的策略与方式,给学生以人文关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验到成长快乐和成功喜悦。

 

19、课堂教学要凸显教师的教学风格,张扬教学个性;仪表大方,举止典雅,衣着整洁得体;语言标准规范,简洁生动,条理清楚,逻辑严谨,富有感染力;板书字迹清楚,笔画端正,书写规范,概括精炼,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建构知识网络:表现出个人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及良好的教学基础本功。

 

20、课堂教学要把握教学的生成性,创造性运用教学设计,在开放、动态、生成、多元化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课堂反思,关注教学细节,调整教学设计,重组教学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让“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三、课后反思管理

 

21、要积极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过程、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及时地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不足的原因,记录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把教学反思呈现出来,反思可以全面,也可以是一个片段,一个细节,文字可长可短;不断提高实施薪课程的能力,做反思型教师。

 

22、要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新理念,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影响较大的典型性问题,进行追踪与设计,形成教学行动研究方案,开展教学行动研究。通过“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提升,解决问题,提高质量,促进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

 

23、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要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树立团队精神,坦诚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彼此支持、互补共生、经验共享、共同提高,重建教研文化,建设学习型组织。

 

           四、辅导作业管理

 

24、要及时进行课后辅导;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地存在的问题和个别具体的问题,采取整体解难答疑和个别辅导等方式,解决课堂教学遗留的问题,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25、在课后辅导过程中,不仅要解决知识学习上的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牛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26、要树立新课程作业的价值观,积极进行作业改革,作业不能是课堂教学简单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课程动态的生成性延伸。作业要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相结合,与自主、合作、探究教辅用书相配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目标,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可能世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生长点,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学习与生活方式。

 

    27、作业要改变单一文本模式和单一书写方式的状况,不仅要动笔书写,还要动口交际、朗读;动眼阅读、观察,动手实际操作、运用信息技术等,不仅要有当天完成的作业,还要有一定时间内完成的长作业,小学中低年级还要布置亲子型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不断提高学牛的学习力。

 

    28、要根据市教育局规定,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文本型、书写式等作业大部分在校内完成,实践型、操作式等作业在家庭完成。要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程序与技能技巧,科学合理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向家长讲清亲子作业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家长帮助、关心学生的作业,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建设。

 

    29、要及时检查、评改学生作业,加强作业反馈,让学生在改正作业错误中学习,要改革作业检查评改办法,采取整体评改、个别评改、共同评改、作业交流、作业展示等多种方式,并将学生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纳入期中、期末评价与考试之中。

 

五、考试评价管理

 

    30、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让考试评价成为学生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次成功的体验,成为学生一次个性的张扬,成为学牛‘次潜能的展示,成为学生一次诚信自我教育机遇,成为师牛一次情感交流的平台,伞面发挥考试评价的反馈调控、展示激励、总结反思、记录成长、引导发展的功能。

 

    31、考试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突出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杜绝偏题、繁题、怪题,难、中、易试题比例控制在0.7:2.3:7以内。书面测试成绩呈现方式实行星级制,考查成绩呈现方式实行等级制。    ,

 

    32、考试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问卷与牙卷考试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试、动手实验操作相结合,与情景测验、制作作品、表演、成果展示相结合,与平时作业、日常参加活动、课堂表现相结合。要积极实行“无人监考”制度、分层考试制度,重新考试制度,帮助考试制度。

 

    33、要做好考试评价的分析总结工作,从教师、学生、资源等教学因素,认真分析考试评价的结果,总结经验,查找原因,提出建议,改进教学,解决问题。

 

    34、要指导学生“成长记录袋”归档工作,组织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展示与交流活动,发挥学生“成长记录袋”在评价中的作用。

 

35、要搞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按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的要求,进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分析判断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写好综合性评语。

 

 

 

锦州市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

 

    一、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反映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标准的学科目标和学段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新课程教材的功能,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合理、科学地确立重点和难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羌注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作用,营造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和安全的学习氛围。

 

    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的教学环境,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信息交际,建立师生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学习共同体”。

 

    五、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遵播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分层教学,区别指导,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八、坚持新的评价理念,实行学生课堂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赋予人文的关怀,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热情鼓励和真诚赞赏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现犬态之中。

 

    九、坚持教学创新,凸显教学风格,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大胆实践,勇于探索,表现出个人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资源开发的能力及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开展练就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工作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要以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展示出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课程的课堂文化,要靠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去实现与支撑。因此,重建教师的教学技能结构,练就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搞好练就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工作,推动课程改革实验与推广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主要是:第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本技能;第二,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基本技能;第三,有效地与学生交往互动的基本技能:第四,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基本技能:第五,按照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基本技能;第六,坚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体”的原则,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技能:第七,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有效地进行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技能;第八,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的基本技能。在练就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同时,传统的教学基本功不是不需要了,而是要在新的课程理念引导下,及时地进行更新和完善,发挥其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有的重要作用。

 

    三、开展练就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工作,首先要从教学设计抓起。教师要坚持新的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设计,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设计、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掌握和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学校要积极开展集体教学设计,开展专题教学设计研究,开展教学设计展评、说课等方式,练就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四、开展练就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工作,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展示的舞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练就和掌握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学校要通过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教师练就薪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特别是开展以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为主题的教学研讨周(月)活动,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

 

    五、开展练就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工作,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要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去引导、去推动、去激励。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颁发的《锦州市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以新的教学观和评价观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突出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充分发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功能,充分发挥构建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促进教帅专业发展的功能,推动教师练就和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六、开展练就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工作,是校教研的主要内容。要通过教学反思、合作研究、专业引领等积极引导教师认识、了解、掌握、形成新课程课教学基本技能;通过案例研究、专题研究、教学叙事等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练就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工作。

 

 

 

               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

 

    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改变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学研究体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教研机构都要高度重视,抓紧建立,尽快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与新课程相适虐的新的教学研究机制。

 

    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要树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教研者’的新理念,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内容,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由教师个人反思、教师集体合作、专职教研员参与构成的实践十教学研究方文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义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三、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要建立学习制度。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根本。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形成自觉学习的职业生活习惯,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就是生存,学习创造未来”的终身学习理念,营造“人人学习、人人研究”的氛围,提供教师终身学习的条件和环境,组织教师要在校本教学研究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把教师培养成学习型的教师。

 

 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要建立反思制度。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是校本教学研究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反思是教师专业的核心能力。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是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从而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成为“反思型”教师。

 

在校本教学研究中,第一、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前的反思。这种反思主要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进行,具有前瞻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第二、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反思。这种反思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具有即时性;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教学有效地进行,提高教师的驾驭课堂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第三、教师军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后的反思。这种主要在课堂教学后进行,具有批判性,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生的学列表现以及教学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五、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要建立集体教研制度。教师集体合作研究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之间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教师团队的学校文化,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校本教学研究中,教研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重在研究。基本形式有:教师之间的随机自由交换信息与研讨;教师集体专题研讨;案例分析与问题会诊;教学观摩与交流;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周(月);一成立课题研究与实验课题组,集体攻关:发挥特级教师,拔尖人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集体合作中的示范、帮助、指导的作用等等。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现象,营造一种研究的氛围,构建一种研究的文化,形成一种教师发展的机制,创建一种共同的职业生活方式,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建设和实施的能力,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六、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要建立专职教研人员参与制度。专职教研人员参与是校本教学研究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校本教学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圈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不完全局限于本较内的力量。专职教研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学研究体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专职教研人员的交持和指导。

 

在校本教学研究中,专职教研人员要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校本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专职教研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并虚心向导师学习,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学校、教研组、课堂,采取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同行,与教师共同成长。  ’

 

 教学现场指导是专职教研人员参与校本教学研究的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已总结)等,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实效。专职教研人员要坚持“导是为了不需要导’的原则,立足于提高教师独立的教学能力、独立的研究能力。

 

 七、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第一负责人,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身体力行者。校长要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文化建校、科研兴校”的管理理念,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整合学校的教研(科研)室、教导(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学研究网络,使每位教师的困惑能得到及时的回位,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经验能及时与同事分享;要及时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和教学研讨,给教师以人文的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研究意识和职业自信心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和支持教师能够与校外同行(教师、专职教研人员、大学研究者等)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参加全市性、区域性的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校型小的学校可以开展校际之间的联合协作研究。要保证业务学习和教研时间,保证学习和教研的资料,保证学习和教研内容的落实。每周必须保证半天用于校本教学研究专用时间。要通过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发挥学校的研究职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

 

            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施新课程,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持和保障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增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提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积极开发与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新课程的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以实现课程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为宗旨,以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和提高教师开发运用能力为基础,紧紧围绕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主题策略,积极开发与有效利用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各种条件,支持和保障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改革实施与推广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整体性原则,整合构成课程要素及实施条件的各种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要坚持科学性原则,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服务于新课程的实施;要坚持多样性原则,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科锯宣、因课制宜、因人制宣,拓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豹内容、途径和方式;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校、教师乃至学生、学生家长等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四、要积极有效开发与利用文本教材的课程资源。新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坚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教学基本原则,结合学生、学校、地区及本人的实际,用好用活教材范例,敢于超越教材。同时,用好用活音像、挂图等教材,从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为课程改革服务。

 

    五、要积极有效开发与利用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兴趣、经验、信息、感受、创意、见解、问题、差异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动态生成性。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水平,即时地捕捉、归纳和总结,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生长点。

 

    ·六、要积极有效开发与利用教师中的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发挥自身的特长,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要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反思自己的教学,开展合作研究,,共享课程资源。

 

    七、要积极有效开发与利用师生关系的课程资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有效地进行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之成为新课程有效的资源。

 

    八、要积极有效开发与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以及文体设施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校风校纪、校容校貌、班级组织、学生团体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等。教师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的各种课程资源,结合学科的实际,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学校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课程资源。

 

    九、要积极有效开发与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影视、人文景观、德育基地、企事业、科研机构、大学、社区以及学生家长等。学校要积极地建立校外课程资源基地,运用现代徭息和媒体技术,把校外课程资源与学校课程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校外课程资源网络,为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持。

 

    十、要积极有效开发与利用网络信息的课程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己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成为更及时、更开放、更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开发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教学服务;与同行交流和分享成果,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十一、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开拓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避免现有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益,及时总结和交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验,逐步建立起课程资源的协调与共享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作用,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上一个:
锦州三中

主校区:
锦州市凌河区文兴里43号
电话:
0416-3810810   邮编:121000

东校区:
锦州市凌河区劳保北里44号

电话:0416-3810810   邮编:121000

二维码

页面版权归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所有     辽ICP备11005478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