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全部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锦州三中校本教研学习材料

锦州三中校本教研学习材料

  • 分类:学校著作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13 08:4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锦州三中落实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新的教学常规”坚持了新的课程理念,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管理新课程的基础工作,是全面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证。因此,为加强我校课改与教学工作的管理工作,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标准,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质量,贯彻落实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管理、课堂教学管理、课后反思管理、辅导转化管理、考试评价管理等各个教学环节,特制定落实锦州市新课程教学常规

锦州三中校本教研学习材料

【概要描述】锦州三中落实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新的教学常规”坚持了新的课程理念,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管理新课程的基础工作,是全面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证。因此,为加强我校课改与教学工作的管理工作,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标准,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质量,贯彻落实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管理、课堂教学管理、课后反思管理、辅导转化管理、考试评价管理等各个教学环节,特制定落实锦州市新课程教学常规

  • 分类:学校著作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13 08:42
  • 访问量:
详情

锦州三中落实锦州市

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新的教学常规”坚持了新的课程理念,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管理新课程的基础工作,是全面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证。因此,为加强我校课改与教学工作的管理工作,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标准,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质量,贯彻落实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管理、课堂教学管理、课后反思管理、辅导转化管理、考试评价管理等各个教学环节,特制定落实锦州市新课程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一、教学设计管理

   (一)、要坚持教学设钎合作研究,搞好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作用,相互学习,彼此支持,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1.集体备课:①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进行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六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教学进度;目的;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重、难点;作业;考查方式和内容。②备课要做到六带:带问题、带体会、带经验:带教材、课标、带笔记。③集体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

    2、集体备课程序:先个人熟悉个案、钻研教材、教参及其他资料,形成一进行集体研究(共案)一个人删补一形成执行教案(个案)。

    3.教学设计多元检查评价。备课的四级检查制度的管理,即备课组长每周检查二次,教研组长每二周检查一次,年级组长每三周检查一次,教务处进行月检和不定期抽检。每次检查有意见、时间。期中.期末汇总进行综合评价。    

   (二)、要强化课程意识,搞好教学目标设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效实施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学科目标和学段目标,注重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主体性,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整体目标。

    1、全面掌握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明确本学科、本学年、本学期、单元、课的目标,制定目标。

    2、以“三维”目标为思考原则,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与情景,确立具体预设性目标。

    3、分析具体学生、内容与可得到的资源,挖掘内容与资源、学生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确立生成性目标。

    4、目标阐述要规范,主体鲜明,动词清晰,行为要求具体,面向全体学生。

   (三)要坚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搞好教学内容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去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超越教材,合理科学地确立重点和难点,。创设情景,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科学处理年级、单元(章节)、课时的内在关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综合,注重构建学科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各学科的基本素养。

    1、学习课程标准,弄清有关要求。

    2、掌握教学目标,弄清教什么。

    3、合理利用教材,弄清教材编排体系和本节课教材位置。

    4、综合考虑、多角度体会教材,编者角度、作者角度、学生角度、教者角度,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

    5、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取舍及教学内容的重组,激活教材。

    6、注意各学科间的整合。

    7、教学内容的呈现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  

   (四)要按照学生学习规律,搞好教学过程设计。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了解学生学习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科的学习要求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符合学生的思想规律和能力水平。

    1、了解班级韵情况、班级的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班级中较有代表眭的意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考虑教学过程的设计。

    2、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情况,考虑教学过程设计。

    3、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考虑教学过程设计。

    ①查清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知识。

    ②查清学生对新课所产生的障碍,从动机上,学生对新课是否有兴趣;从思维方式上,哪些旧方式会影响新方式的引进;从教材深度上,给学生理解带来的困难。

    ③查清优、中、差的学习差异,优、中、差生存在的问题,考虑教学过程设计。

    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哪些方法适应,哪些方法不适应,哪些方法掣欢,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考虑教学设计。

    5、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和能力水平、兴趣、爱好。

   (五)要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自己的角色,搞好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设计。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要凸显教学风格,充分发挥优势和特长,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科学设计问题,师生交流互动、生生交流互动,正确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1、改变教学方式:变教为学,以学定教,追求教学的主体性、开放性、灵活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环境去学习。  

     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有组织、有分工,充分让学生展开互动和互助与协同,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③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A.学生需要知道问题是在什么情景下产生的。

     B.解决问题的条件是什么,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哪些条件不具备,需要进一步努力。

     C.为了具备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还要经过哪些努力,也就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3、建立探究性学习模式。

    ①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②学生需要收集用于解释科学性问题的证据。

    ③学生根据所收集到的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④学生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提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通过进一步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自己的解释和求证作评价。

    ⑤学生进一步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4、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师生、生生的交流与互动,实现立体交流。

    (六)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搞好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关注师生本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l、充分利用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师指导用书。

    2、充分考虑教师资源,厚积薄发。

    3、充分考虑学生资源: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

    4、充分预设师生互动可能生成的资源。

    5、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资源、现代教育技术。

    (七)要坚持新的评价观,搞好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设计。要本着“立足过程,促迸发展”的宗旨,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及时进行评价,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激励与表扬、纠正与批评的方式和语言,促进学生有数地学习。

    l、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即时发展性评价设计。

    2、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综合评价。(课堂,期中,期末,综合评价记入评价手册,成长袋)。

  (八)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反思,从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资源等方面,分析与预测教学过程,及时地调整、补充教学设计。教学没计要实用、管用、好用,留有余地,注意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具有个性与创新,避免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l、教师在教前,要重视已经形成的教学设计。

    2、对收集到的新信息和自己产生的新想法、新思路对原来的教学课前进行补充调整。

    3、强化教学设计预测性,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教学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二、课堂教学管理

   (九)课堂教学坚持新的课程理念,并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把新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技术、教学评价等方面之中,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用新的课程理念统领课堂教学,正确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要体现关注学生成长。

    2、把新的课程理念变成自觉行为。

   (十)课堂教学目标落实课程标准的学科目标和学段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明确、具体地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1、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科目标、学段目标要求进行。

  ·  2、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达到目标的条件。

    3、课堂教学要把握住预设性目标的实现,注意生成性目标的动态形成。

    4、三维目标不可分割,有机整合。

    5、每节课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

    6、采用符合每位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达到目标。

   (十一)课堂教学内容把握科学准确,重点突出,难点解决,关注学生的生活,联系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注重了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各科的素养。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运用自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l、知识传播要正确、系统、连贯、熟练。

    2、用知识积累解决实际问题。

    3、多种境界探究教材:①引领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②引领学生举一反三。

    4、多种方式呈现教材:教材内容生活化、静态知识过程化、教学内容弹性化、学习材料多样化,要具有操作性;体现时代性;体现开放性:体现创造性。

    5、多种渠道开发教材,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拓宽教材的探索空间,改变教材的表现形态。

    6、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

    (十二)课堂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灵活流畅,严谨科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促进者的作用,营造了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安全的学习氛围。

    1、课堂教学过程要有整体性,各个环节长短合适,步骤清晰,环节间衔接自然。

    2、课堂教学过程要有合理性,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准确把握学生反馈,恰当调整教学。

    3、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从语言、态度、行为上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平等感。

   (十三)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了转变,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科的实际,创新教学模式,灵活有效地采用教学方法,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的教学环境,实现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平等对话,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学习共同体”。

    l、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细致观察了解学生学习动向,根据学生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2、刺激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动机。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

   (十四)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科学地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科学指导学生探究学刊,整合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刊力。

    1、做到“四让”:让学生认识到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回顾旧有的经验;让学生知道从前经验的不足;让学习内容与日常背景联系起来。

    2、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起到交流有用信息,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有用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的作用。

    3、让学生探索怎么学,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实践的机会。

    4、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环境去学习。

    5、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

   (十五)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和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因材施教,区别指导,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成功和创造的机会,满足小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位学牛在原有的基础上自所发展,在可能的范I割内充分发展。

    l、为每名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2、尊重每名学生的认知差异、思维差异、情感差异。

    3、分层教学,让每名学生都有最大限度的发展。

   (十六)课堂教学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科制宜、因课制宜、因人制宜地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各类各种课程资源,特别要注意开发与利用师生交往互动中生成的要素性课程资源,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将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为课堂教学服务。

    1、充分发挥教师本身资源:①要善于发现教学资源。②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资源。③要及时捕捉教学中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

    2、充分发挥学生资源:①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②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在对新知识接触中产生的鲜活的认知经验。

    3、充分挖掘利用环境资源: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的生成资源。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现代化教学手段。③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十七)课堂教学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教学技术、设施等,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刽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1、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化静为动、活化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突出教学重点。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3、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大量的、直观的学习材料中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改变师生的互动方式:由枯燥、抽象的语言交流变为情景中的情感交流。‘

    5、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

    (十八)课堂教学要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对积极参与教学、交往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给予及时地、具体地、适度地、个性化地评价,以激励和表扬为主,讲究纠正和批评的策略与方式,给学生以人文关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验到成长快乐和成功喜悦。

    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要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

    2、评价中要营造民主、平等、温馨的评价氛围,要赏识每名学生、感受每颗心灵,不能忽略某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激励和赏识。

    3、对评价的内容对与错的判断,应有“先宽容”“先接受”的意识。

    4、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要和谐融洽,避免使用繁琐的评价程序,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相结合,追求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5、根据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6、实行视实际而定的延迟评价,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

    7、注意使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用语:①启发式常用语②常识性常用语③激励性常用语④反思性常用语。

    (十九)课堂教学要凸显教师的教学风格,张扬教学个性;仪表大方,举止典雅,衣着整洁得体;语言标准规范,简洁生动,条理清楚,逻辑严谨,富有感染力;板书字迹清楚,笔画端正,书写规范,概括精炼,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建构知识网络;表现出个人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及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1、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对学生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良好形象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2、教师要精神饱满地进入课堂,不断调控自己的教学情绪,始终保持精力旺盛的状态,和学生融为一体。

    3、把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传递策略、管理策略结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优势。

    (二十)课堂教学要把握教学的生成性,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设计,在开放、动态、生成、多元化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课掌反思,关注教学细节,调整教学设计,重组教学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让“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1、及时进行课堂反思,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2、把握好课堂即时的生成目标,把握好课堂的动态生成。

    三、课后反思管理

   (二十一)要积极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过程、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及时地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不足的原因,记录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把教学反思呈现出来,反思可以全面,也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细节,文字可长可短,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做反思型教师。

    1、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失误。

    2、不要求“课课写反思,天天写随笔”  但要求

    I怪持写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每月学校对教师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检查一次。

    3、开展开展教师教学叙事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研究、资源共享。

    4、每月份上交一份教学课例、一份教学反思材料,把有价值的材料纳入教育资讯,编辑下发各校进行推广。

    5、善于积累,不断总结。    

    6、凡有教研活动,就有教学反思。

   (二十二)要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新理念,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影响较大的典型问题,进行追踪与设计,形成教学行动研究方案,开展教学行动研究。通过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提升,解决问题,提高质量,促进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

    1、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研究习惯,形成研究风气。

    2、通过反思、研究,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设计研究方案,不断寻求解决办法。

    3、不断积累问题、积累研究办法、积累研究成果。

    4、不断学习,每学期要写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专业发展考试。

    5、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掌握教学理论、先进经验。

   (二十三)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要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援的现象,树立团队精神,坦诚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彼此支持、互补共生、经验共享、共同提高,重建教研文化,建设学习型组织。

    1、要转变观念,克服长期以来的闭关自琦,好经验怕别人学去,不会、不懂的问题不敢暴露。怕别人瞧不起的传统观念,树立坦诚开放自己、暴露自己的观念。

    2、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各自为战的工作习惯,开始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工作方式。

3、把教室、办公室作为研究场所,随时随地进行沟通、进行交流、进行研究,养成浓厚的研究兴趣和自觉的合作习惯。

4、要善于把自己的好经验、好做法介绍给别人,与别人分享快乐,要勇于把问题交流给别人,取得别人帮助,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目的。

 5、对有的问题或研究方法自己难以实现,应主动与他人合作进行研究。

 6、与各科教师协调合作,发挥整体研究作用。

 四、辅导作业管理

(二十四)要及时进行课后辅导,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具体问题,采取整体解难答疑和个别辅导等方式,解决课堂教学遗留的问题,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l、把辅导纳入课程表,根据每班每天的课程安排教师辅导时间,’做到有时间、有内容、有方式、有效果、有检查。从而加强课后辅导管理,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课堂上细心观察每名学生对目标达成的表现,做到了然于胸,并通过口头或书面作业,收信学生目标达成的信息,为辅导提供依据。

 3、及时进行课后辅导,对整体性存在的问题,做集体辅导,对个别存在的问题做个别辅导,直至达到目标为止,不放过每一名学生。

 4、要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属于哪方面问题,要清楚。如:教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学生基础问题等,做好记录为研究进一步辅导提供内容和依据。

(二十五)在课后辅导过程中,不仅要解决知识学习上的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1、辅导要坚持以明确学习为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以因材施教为原则。

 2、在充分分析产生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的指导,强调指导的针对性、差异性。要克服只分析学生知识没学会而不分析没学会知识的原因。分析的倾向,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十六)要树立新课程作业的价值观,积极进行作业改革,作业不能是课堂教学简单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课程动态和生成性延伸。作业要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相结合,与自主、合作、探究教辅用书相配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目标,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可能世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生长点,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学习与生活方式。

 1、作业管理树立新的作业理念,积极进行作业改革

 2、作业是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必须做到要求明确,任务清楚。

 3、要精心设计、布置作业,对作业布置要综合考虑,有趣味性,可一个完成、可二个完成,也可多人合作完成。作业要有探究性,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也是所学知识的实践与拓展,作业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社会背景,使作业成为形成立体的、动态的校外的一种学习方式。

 4、作业布置要结合教材,围绕课程标准,设计作业内容。

(二十七)作业要改变单一文本模式和单一书写方式的状况,不仅要动笔书写,还要动口交际、朗读,动眼阅读、观察,动手实际操作、运用信息技术等,不仅要有当天完成的作业,还要有一定时间内完成的长作业,小学中低年级还要布置亲子型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l、作业类型要多样化:动手、动笔、动口、动眼相结合。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操作作业相结合,重点放在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延伸和拓展知识上,避免大量抄写的作业。‘

 2、从完成作业时间上,既有当天完成的临时性作业,如:巩固、应用当天所学知识或为明天所学知识做准备的作业;也要有几天内或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作业,如: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观察活动作业、研究活动作业等。

 3、建立家校共育联系#,取得家庭的配合,家校协作,形成合力,为学牛校外学习创设一个可支撑的条件和环境。

(二十八)要根据市教育局规定,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文本型、书写式等作业大部分在校内完成,实践型、操作式等作业在家庭完成。要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程序与技能技巧,科学合理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向家长讲清亲子作业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家长帮助、关心学生的作业,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建设。

 l、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少无效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谋业负担,提高作业的质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以外的学科不留家庭书面作业,其他学科作业在课内完成。家庭作业要布置一些实践型、操作型、观察型、访问、研究型作业。

 2、加强家庭作业方法的指导,开设必要的家庭作业指导课,课内学习也要有机渗透对课外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3、举办家长培训班,指导家长配合学生完成作业,指导学/完成作业的方式、方法,关心学生完成作业、关心学牛完成作业的态度和质量,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

(二十九)要及时检查、评改学生作业,加强作业反馈,让学生在改正作业错误中学习。要改革作业检查评改办法,采取整体评改、个别评改、共同评改、作业交流、作业展示等多种方式,并将学生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纳入期中、期末评价与考试之中。

 1、对学生作业要及时检查、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反馈,对课外作业要及时收集完成情况、存在问题的信息,及时给以指导。

 2、批评要做到:准确性、指导性、鼓励性j启发性。

 3、建立错题集、完成情况记录,为有针对性的辅导,有针对性教学,教学反思研究提供依据。

 4、要在学生中,进行作业展评、作业互评活动,互相学习,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5、在教师中开展作业设计与作业批改交流、展评活动,促进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质量的提高。

 6、把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纳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并纳入月份评价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价中。

 五、考试评价管理

(三十)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让考试评价成为学生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一次成功的体验,成为学生一次个性的张扬,成为学生一次潜能的展示,成为学生一次诚信自我教育的机遇,成为师生一次情感交流的平台,全面发挥考试评价的反馈调控、展示激励、总结反思、记录成长、引导发展的功能。

 1、考试的指导思想:不是考核学生,而是鼓励学生:不是考核教师,而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围绕新课程理念,组织开展学科一切考试活动。

 3、强化考试分析总结,召开分析总结会。

(三十一)考试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突出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杜绝偏题、繁题、怪题,难、中、易试题比例控制在0.7:2.3:7以内。书面测试成绩呈现方式实行星级制,考查成绩呈现方式实行等级制。

 l、坚持新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2、保证基础性,符合学生实际,不出偏题、怪题、死记硬背的题目,不出枯燥乏味的考题,保证全面性。

 3、落实全面性,使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起来。

 4、突出生活性,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生活气息,富有生活意境。问题的提出采用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增加对话性题目,让学生更好的进入问题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与试卷融为一体。

 5、强化能力性,少考概念定义、计算技巧等内容。注重对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

 6、增强探究性,注重考察创新意识,增加探索规律性的试题,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方式的积累,增强试题灵活开放程度,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7、注重综合性,注重学科的内在在联系和知识土的综合,试题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适当进行重组和整合,体现综合应用。

 8、体现教育性,强调学科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三十二)考试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闭卷与开卷考试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试、动手实验操作相结合,与情景测验、制作作品、表演、成果展示相结合,与平时作业、日常参加活动、课堂表现相结合。要积极实行“无人监考”制度、分层考试制度、重新考试制度,帮助考试制度。

 l、允许对第一次测试不理想的学生,再进行一次测试,选择最满意的一次作为自己的期末成绩。

 2、坚持考试评价的多样化。

(三十三)要做好考试评价的分析总结工作,从教师、学生、资源等教学因素,认真分析考试评价的结果,总结经验,查找原因,提出建议,改进教学,解决问题。

 l、每次考试后根据考试、考查目的要逐层做好试卷分析和质量分析工作。

 2、注重积累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3、不断研究和提高命题和考试分析质量i

 4、对学生对学生坚持纵向比较,及时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要以人文关爱的态度,指出学生的不足与缺点,对学生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实现主人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三十四)要指导学生“成长记录袋”归档工作,组织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展示与交流活动,发挥学生“成长记录袋”在评价中的作用。

 1、考试与评价结果要分学科、按类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2、成长记录袋要装学生认为最能反映他的学习成绩的实物材料。

 3、成长记录袋可以由学生保管,也可以由教师保管。学生保管要存放自己的作品和资料,教师保管要及时收发。

 4、要让学生经常观看自己的记录袋,要经常调换作品,由此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5、定期让学生把记录袋带回家,让家长观看评价。

 6、期末进行展览。学期末教师填写好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容。

(三十五)要搞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按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的要求,进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分析判断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写好综合性评语。

 l、坚持综合素质评价,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不仅评价学科目标,而且要评价学生基础发展目标,不仅要评价结果,还要关注过程评价,不仅要定量评价,更要注重感性评价。

 2、评价形式要开放,实现全员评价。

 3、评价内容要开放,实现全人评价

 4、评价时空要开放,实现全程评价。

  

           锦州三中“学习反思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学习反思实践活动的通知,切实做好我校的学习反思实践工作,以此为契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快速、协调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习反思实践”实

 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着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反思,在反思中转变理念,在反思中深化改革,在反思中提高质量,在反思中创新机制,从而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一泛宣传,注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确保把学习反思实践活动办出成效,特成立锦州三中“学习反思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陈建军

 副组长:  云宝义

 成员:  李秀丽华春艳孔军王德会

 三、实施步骤

 “学习反思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9月份):组织动员、制定方案。为了使学习反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学校根据市教育局的总体要求,制定活动实施方案,进行部署和宣传发动,让每一个教师对“学习反思实践”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第二阶段(200710-2008年5月份):学习反思实践。

 “学习反思实践”活动学校全员参与。学校按照活动计划、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精心选择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反思实践活动题目,以校本研究为主,突出活动主题,保质保量、开创性落实好各项要求。组织每位教师结合学校“学习反思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学习、讨论和反思,认真查摆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个优秀教案、一堂好课、一篇反思、一套试题。

 第三阶段(20086-7月):收集材料、总结。收集整理材料:学习心得,一个优秀教案,一篇体会经验、一篇教学反思,一套试题。编辑锦州三中《学习反思实践活动文集》。学校将对“学习反思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总结材料报教育局。

 四、活动要求

(一)、认真学习文件,提高教师认识,理清工作思路,确立工作重点。认清“学习反思实践”活动的意义,增强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

(二)、严密组织,细致安排,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反思实践”活动。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开展“学习反思实践”活动的重点,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学校统一安排下做好以下工作:

 1、以开展“学习反思实践”活动为契机,促进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习意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带头学习、带头反思、带头实践,增强课程法律意识,提高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积极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做到零距离和教师学生接触,深入课堂、深入班级。为教师、学生服务。每学期做到四个一即读一本好书、指导(评)一节课、深入一个教研组参加活动、组织一次全校性教学研究、交流、展示或研讨活动。,深入课堂听课不少于50节,网络听课不少于30节。

 2、大力倡导学习之风,提高教师素质。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充分利用开展“学习反思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学习之风,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认真学习市教育局颁行的《锦州市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规程>、《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等文件。把这些文件装订成册,教师人手一本,作为校本教研的学习材料。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一是加强对教师敬业精神的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注重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同时,注意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二是强化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教师要学习、练就、掌握新教学课堂的八项基本技能,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新课程实施的能力。要研究教学规律,探索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注意有意识地了解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便能多受启发、开阔思路、提高自己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三是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人文素养,丰富广大教师的知识面,拓展教师的视野,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亮丽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素养。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广+泛开展以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为核心的读书系列活动,每学期要求教师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做好读书笔记,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反思,形成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四是坚持听、评课制度。每位教师都要听课、评课。每个教师都要认清听课的目的,广泛、认真听别人的课不仅可以使自己受到多方面的启发,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而且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加以改进。

 五是为加快教师的培养,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教学常规,开展“教师组内公开课”活动。组内公开课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是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青年教师要多向老教师请教,主动请老教师批阅、修改自己的教案,多请老教师听、评自己的课,自己要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多和老教师、优秀教师交流,尽快熟悉学校,熟悉教材,以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丰富、提高自己。尽快促使青年教师成长,使他们早一天担当起教学重任。

 七是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围绕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确定活动课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各教研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安排,制定教研计划,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上。加强过程管理,积累实践材料,争取取得阶段性成果。

 八是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提高教师的教研和科研水平。常规教研活动时间,在教研组长的主持下,第一节由学校定学习内容教师学习、研讨、写学习心得体会和反思。第二节韵集体备课时间在全组教师备课的基础上,由主备教师发言,主讲下周各节课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见解,倾听备课组人员集体商讨,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分析、判断教学设计能力,进行二次备课,形成个性化教案。力求使把每节课各的更准确、更充分、更全面。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商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有关的教育理论,针对性的写出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提高自身能力。

 七、活动安排  

 九月份:组织龛校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高认识,认清学习反思实践活动的意义,理清工作思路,确立工作目标。制订“学习反思实践”实施方案。

 十月份:印发锦州三中校本教研学习材料。以教研组为单位精心选择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反思实践活动题目。举行“校级教师组内公开课”活动。

 十一月份:举行“校级教师组内公开课”活动。评选、推荐新教学常规优秀教研组活动。教研组到外市参加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邀请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来校听评课。2008年三月份:制定新学期计划。对年级组、教研组学习反思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检查。

 四月份:举行第二轮“校级公开课”活动。

 五月份:重点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举行家长开放周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课堂教学,观摩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月份:对学习反思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反思。

    编辑成《学习反思实践活动文集》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锦州三中

主校区:
锦州市凌河区文兴里43号
电话:
0416-3810810   邮编:121000

东校区:
锦州市凌河区劳保北里44号

电话:0416-3810810   邮编:121000

二维码

页面版权归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所有     辽ICP备11005478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