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展示二十二
- 分类:教科研信息室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05 09:1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尹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教材根据植物不同类群的繁殖特点和分类地位,将本章内容划分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节,其中,第一节课是学生认识绿色植物的起点和基础。本节课不仅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更为后续学习“光合作用”、“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的进化”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学生对绿色植物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它们。即使是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学生也十分熟悉,但是对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上的异同点知之甚少。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生物,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总结归纳都有待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还有所欠缺,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明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㈡能力目标: 1.观察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图片和实物。 2.认同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六、教法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课程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交流、讨论。学生采用的学法包括:观察、分析、总结等。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图片文字信息,由浅入深,完成教学任务。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希沃授课助手App、新鲜海带、水绵永久装片、显微镜、放大镜、图片资料等。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 八、教学程序安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各种植物图片,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展示植物之美,展示生物的多样性。 欣赏图片,感知丰富的植物世界,感知生物多样性,体会植物之美。 情境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 授 新 课 一、藻类植物 1.出示图片,引用“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引出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2.根据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将藻类植物分为两类。 3.观察海带(实物和图片),阅读教材讨论下列问题。 ⑴海带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⑵观察海带,海带有根、茎、叶等器官吗? 4.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显微镜下看到水绵的永久装片,引导学生分析水绵是否具有根、茎、叶等器官。 5.提问: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 感知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 认识藻类的代表植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观察海带,思考问题。 观察水绵的永久图片,思考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等器官。 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加深对海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认知,理解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进一步理解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苔藓植物 1.出示图片和诗句,对比藻类植物,思考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展示苔藓的代表植物。 2.观察苔藓植物,小组完成讨论问题。 ⑴测量苔藓植物的高度,你发现苔藓植物什么特点? ⑵用放大镜观察苔藓植物,结合教材,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3.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红墨水浸泡的芹菜,对比苔藓植物 4.提问: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 比较、思考,认识苔藓植物的代表植物。 积极思考,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老师的问题。 观察,比较,理解苔藓植物没有输导组织,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 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比较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使用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认识到苔藓形态矮小与没有输导组织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形成知识体系。 达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 积极思考,完成检测题 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 在你居住的环境周围,寻找苔藓植物,并拍照记录,根据苔藓植物的生长状况,评价你所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 调查、拍照、评价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对比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形态结构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有茎和叶的分化,根为假根 二、与人类关系
教学设计展示二十二
【概要描述】《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尹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教材根据植物不同类群的繁殖特点和分类地位,将本章内容划分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节,其中,第一节课是学生认识绿色植物的起点和基础。本节课不仅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更为后续学习“光合作用”、“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的进化”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学生对绿色植物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它们。即使是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学生也十分熟悉,但是对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上的异同点知之甚少。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生物,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总结归纳都有待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还有所欠缺,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明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㈡能力目标:
1.观察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图片和实物。
2.认同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六、教法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课程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交流、讨论。学生采用的学法包括:观察、分析、总结等。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图片文字信息,由浅入深,完成教学任务。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希沃授课助手App、新鲜海带、水绵永久装片、显微镜、放大镜、图片资料等。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
八、教学程序安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各种植物图片,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展示植物之美,展示生物的多样性。
欣赏图片,感知丰富的植物世界,感知生物多样性,体会植物之美。
情境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
授
新
课
一、藻类植物
1.出示图片,引用“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引出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2.根据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将藻类植物分为两类。
3.观察海带(实物和图片),阅读教材讨论下列问题。
⑴海带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⑵观察海带,海带有根、茎、叶等器官吗?
4.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显微镜下看到水绵的永久装片,引导学生分析水绵是否具有根、茎、叶等器官。
5.提问: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
感知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
认识藻类的代表植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观察海带,思考问题。
观察水绵的永久图片,思考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等器官。
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加深对海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认知,理解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进一步理解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苔藓植物
1.出示图片和诗句,对比藻类植物,思考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展示苔藓的代表植物。
2.观察苔藓植物,小组完成讨论问题。
⑴测量苔藓植物的高度,你发现苔藓植物什么特点?
⑵用放大镜观察苔藓植物,结合教材,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3.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红墨水浸泡的芹菜,对比苔藓植物
4.提问: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
比较、思考,认识苔藓植物的代表植物。
积极思考,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老师的问题。
观察,比较,理解苔藓植物没有输导组织,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
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比较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使用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认识到苔藓形态矮小与没有输导组织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形成知识体系。
达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
积极思考,完成检测题
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
在你居住的环境周围,寻找苔藓植物,并拍照记录,根据苔藓植物的生长状况,评价你所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
调查、拍照、评价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对比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形态结构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有茎和叶的分化,根为假根
二、与人类关系
- 分类:教科研信息室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05 09:18
- 访问量: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尹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教材根据植物不同类群的繁殖特点和分类地位,将本章内容划分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节,其中,第一节课是学生认识绿色植物的起点和基础。本节课不仅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更为后续学习“光合作用”、“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的进化”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学生对绿色植物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它们。即使是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学生也十分熟悉,但是对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上的异同点知之甚少。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生物,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总结归纳都有待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还有所欠缺,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明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㈡能力目标:
1.观察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图片和实物。
2.认同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六、教法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课程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交流、讨论。学生采用的学法包括:观察、分析、总结等。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图片文字信息,由浅入深,完成教学任务。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希沃授课助手App、新鲜海带、水绵永久装片、显微镜、放大镜、图片资料等。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
八、教学程序安排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出示各种植物图片,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展示植物之美,展示生物的多样性。 |
欣赏图片,感知丰富的植物世界,感知生物多样性,体会植物之美。 |
情境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讲
授
新
课
|
一、藻类植物 1.出示图片,引用“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引出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2.根据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将藻类植物分为两类。 3.观察海带(实物和图片),阅读教材讨论下列问题。 ⑴海带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⑵观察海带,海带有根、茎、叶等器官吗? 4.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显微镜下看到水绵的永久装片,引导学生分析水绵是否具有根、茎、叶等器官。 5.提问: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 |
感知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
认识藻类的代表植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观察海带,思考问题。
观察水绵的永久图片,思考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等器官。
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
加深对海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认知,理解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进一步理解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
||||||||||||
二、苔藓植物 1.出示图片和诗句,对比藻类植物,思考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展示苔藓的代表植物。 2.观察苔藓植物,小组完成讨论问题。 ⑴测量苔藓植物的高度,你发现苔藓植物什么特点? ⑵用放大镜观察苔藓植物,结合教材,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3.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红墨水浸泡的芹菜,对比苔藓植物
4.提问: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 |
比较、思考,认识苔藓植物的代表植物。
积极思考,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老师的问题。
观察,比较,理解苔藓植物没有输导组织,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
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
培养学生比较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使用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认识到苔藓形态矮小与没有输导组织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
|||||||||||||
课堂小结 |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形成知识体系。 |
||||||||||||
达标检测 |
出示检测题。
|
积极思考,完成检测题 |
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
||||||||||||
作业布置 |
在你居住的环境周围,寻找苔藓植物,并拍照记录,根据苔藓植物的生长状况,评价你所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 |
调查、拍照、评价 |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
||||||||||||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页面版权归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所有 辽ICP备11005478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锦州